初次就业率逼出大四空巢现象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在几个月前应邀参加某高校一名博士生的毕业论文答辩,看过这名学生的论文后,陈宇想与其沟通,结果电话打过去,那名学生却说他正在青岛找工作,要到答辩的前一天才能回京。
“现在由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各校都在狠抓离校前的就业率,导致很多高校最后一学年无法进行正常教学,学生忙于求职,马虎应付学习和论文。”陈宇认为,大学生一毕业就就业,那是计划经济的观点,现在应打破这种观念限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上进行双向选择,毕业后给他们1年时间找工作是应该的。
《2009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的主撰稿人王伯庆博士研究发现,现在大家讲的就业率一般是说毕业离校时的就业率,但这个指标并不稳定。他通过连续3年跟踪调查观察到一个现象,有三分之一的本科毕业生和四成高职高专毕业生都是在毕业后半年实现就业的。“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指标比较稳定,也能较好地反映出大学生就业的真实情况,用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来衡量大学的办学水平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王伯庆建议说。
“某些学校为了追求就业率而放松对大四学生学习的管理和指导,这在我们看来是非常短视的做法。”胡娟说,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完全应当的,也应该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但真正的就业率往往建立在合格的人才质量基础之上,放弃教育质量去追求就业率无异于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