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考频道 > 自考试题 >

2013年1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真题(1)

2013-03-02 
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04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立可以从1924出版的《社会心理学》著作算起,该书的观点是:社会行为受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他人在场和他人行为。这本书的作者是

  A.麦独孤 B.奥尔波特

  C.莫雷诺 D.勒温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____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的问题。

  A.莫雷诺 B.瑟斯顿

  C.麦独孤 D.奥尔波特

  3.在社会心理学诸理论中,精神分析理论强调____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家庭动力对个体社会化有重要影响。

  A.早期经验 B.成年

  C.中年 D.老年

  4.“群体动力学”,“群体中的心理气氛”等术语的创始人是

  A.维纳 B.莫雷纳

  C.麦独孤 D.勒温

  5.“在战斗中的我军战士真勇敢”,这表现出的是

  A.价值观 B.态度

  C.行为 D.理性

  6.把沟通者观点不仅当作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把它评定得比实际上更接近自己的态度,这种效应叫

  A.同化效应 B.对比效应

  C.接受幅度 D.拒绝幅度

  7.在进行态度测量时,琼斯和西格尔(1971)为解决个体自我报告法被试不说真话的问题,应用了

  A.假路线技术法 B.生理记录法

  C.行为观察法 D.量表法

  8.研究发现,由低可信性沟通者说服而产生的态度改变随时间推移而增加。这种一则沟通的说服力随时间而增长的现象是

  A.睡眠者效应 B.对比效应

  C.新近效应 D.折扣效应

  9.美国心理学家对芝加哥市场消费行为的调查发现,以提供优惠券或消费券为特征的广告或推销活动,实际上是____了顾客对那种商品的依赖。

  A.稳定提高 B.提高

  C.没有提高 D.减弱

  10.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交往时往往最后一次留下的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更强烈,这是

  A.优先效应 B.新进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11.行动者制造了一个做出实际成绩必然遇到的非常真实的障碍,如果失败,人们不会把失败归因于行动者的能力,而是归因为外在的因素。这种现象是自我归因中的

  A.自我障碍 B.习得的无望

  C.观察者效应 D.安慰剂效应

  12.常常与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素质连在一起的助人行为决策阶段是

  A.对紧急事件的注意 B.正确地解释情境

  C.对个人责任的决定 D.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

  13.如果吸引我们的刺激与某个人一起出现的情况多次重复,即使吸引我们的那个刺激不再出现,与那个刺激一起出现过的人也会引起我们愉快的情感,这个理论是

  A.情绪理论 B.平衡理论

  C.认知理论 D.强化理论

  14.生活中,脾气暴躁的人和脾气随和的人会友好相处,活泼健谈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会结成亲密伴侣,这种人际吸引的因素是

  A.类似性 B.互补性

  C.空间接近性 D.外貌吸引性

  15.如果我们给了某个人挫折的感受,此人就更容易产生侵犯性行为。持这种观点的是

  A.本能理论 B.生物学理论

  C.个性理论 D.挫折-侵犯性理论

  16.强化理论认为,人会对伴随着助人或不助人而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做出权衡,助人行为最可能发生在____的场合。

  A.奖励高,代价低 B.奖励高,代价高

  C.奖励低,代价高 D.奖励低,代价低

  17.对助人行为的解释有多种观点。人们应该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并且人们不应该伤害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这种观点是

  A.社会责任规范 B.回报规范

  C.生物学理论 D.学习理论

  18.当一个人做错了事情,或对他人造成了损害时,就更可能会做出利他行为。在这里,引发利他行为的是

  A.积极心境 B.内疚

  C.同情 D.赞同的需要

  19.社会心理学所说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____关系。

  A.行为 B.心理

  C.物质 D.生理

  20.所谓“一见钟情”主要是由于____而导致的吸引力。

  A.外貌 B.互补

  C.相似 D.接近

  21.由于群体压力的存在,使群体成员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或信念,采用了没有群体压力本不会采用的行动方式,这种现象是

  A.遵从 B.认同

  C.服从 D.从众

  22.有一名成员可以与所有成员交谈,其余成员只能与处于中央的这名成员交流,这种沟通型态属于

  A.Y型 B.圆型

  C.轮型 D.链型

  23.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低权力一方听从高权力一方的明确要求而完成一定行为的现象是

  A.服从 B.认同

  C.从众 D.遵从

  24.当必须在两个目标中选择一个,而每个目标都有优缺点时,人产生的冲突类型是

  A.接近——接近型 B.避免——避免型

  C.接近——避免型 D.双重接近——避免型

  25.协商或讨价还价是减少冲突的一种方式,讨价还价的最佳策略是

  A.开始作出小小的让步,然后采取强硬的立场

  B.只作出小小的让步

  C.只采取强硬的立场

  D.开始采取强硬的立场,然后作出小小的让步

  26.有关威胁的研究表明,单位主管的个性不同,使用管理的策略也不一样,使用威胁策略来提高生产率的主管通常

  A.外在控制得分高 B.外在控制得分低

  C.内在控制得分高 D.内在控制得分低

  27.“处在恰当的时间内和恰当的地点里的人”,更可能当领导,持这种观点的是

  A.领导的特质理论 B.领导的个性理论

  C.领导的情景理论 D.领导的气质理论

  28.“远亲不如近邻”体现了影响人际关系因素的

  A.接近性 B.互补性

  C.相似性 D.熟悉性

  29.孩子总是寻求父母和老师的酬赏与赞许,避免惩罚,这体现了态度的

  A.知识功能 B.自我防卫功能

  C.调节功能 D.表达功能

  30.如果有人没有经过你允许偷看了你的聊天记录,你非常生气,这是因为侵犯了你的

  A.主要领域 B.次要领域

  C.公开领域 D.个人空间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