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教师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听后感)作文

2017-03-29 
教师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很荣幸,在今年的“三八节”前夕,我认识了归向荣老师。她是中科院心理研究院特邀研究
 

 

 

教师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很荣幸,在今年的“三八节”前夕,我认识了归向荣老师。她是中科院心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郑州新东中学校长助理。归老师于1983年毕业于西北师大物理系,1999年到中科院心理所继续攻读“发展教育”硕士专业,并于2002年毕业。为什么她在从事了十几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之后,反过来去又去学习“发展教育”专业呢?原来呀,她和所有的老师一样都想拥有一个健康的、向上的、未来有发展前途的孩子。经过她的学习与努力,她的孩子于200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这无疑证明,她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说是成功的。所以,3月6日下午,我们学校专门邀请归向荣老师到校和我们的老师一起聊一聊“教师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的话题。

归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如果是“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的话,这将是一种悲哀。为什么这么阳光、这么灿烂的事业让我们做起来会搞得那么身心疲惫呢?为什么我们的焦虑度那么高呢?为什么教师孩子成为“学困生”的比例不断增高呢?想想我们自己,不也正是这种感受吗?每当朋友羡慕地说:“看你们当老师的多好,天天就上上课改改作业,一年还有两个假期。”我们都是付之一笑:“隔行如隔山呀!”做教师其中的苦、其中的累,也许只要我们自己知道。教师的职责告诉我们,我们干的是“良心活”,要对得起那帮孩子们,所以改不完的作业、处理不完的班级事务,一天二十四小时对我们来说好像都不够用,拿归老师的话讲:“甚至睡觉了做梦还都是有关学生的问题。”这么“忙”的工作,我们怎么不焦虑呢?但,这种过度的焦虑会影响到我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所以,教师的家庭教育方面更要注意心态的调整。

归老师认为:“家教”其实是一种心态,一种淡定的“举重”与“若轻”的心态。“家教家教”,“家”在前,“教”在后。正因为我们是老师,我们就过早的将学校教育带入家庭中来,对自己的孩子“说教多、要求多、规矩多”,而忽视了亲情的存在。归老师说得多好呀!在学校里我们除了教书就是育人,由于要管理学生,就不可避免的对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也清晰的知道什么样的学生优秀,什么样的学生有什么样的问题,所以,回到家中之后,有意无意的就将自己的孩子也当成了学生,而忽视了与学生年龄不相当的小人,所以动辄就严厉地批评,甚至稍有不如意便武力相加。这样的孩子怎么会自信?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勇敢?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有自己的主见?而,我们看到的都是浑身上下都是错误的孩子,心情又怎地不焦虑?

归老师认为:“家教”讲求两个原则,一个是铺垫原则,一个是引领原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揠,今天我们很多的老师的做法在我看来都是“辛辛苦苦、忙忙碌碌的在经营着孩子的失败”。因为我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我们总想让我们的孩子一学会跑就会跳舞,一学会说话就会唱歌;总想让孩子最漂亮、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而接受不了孩子的失败。仔细想想,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想让孩子参与群体活动,想让孩子在群体中展示,但,一旦孩子出现了错误做的不好就会严厉的呵斥。这是我们在“有条件”的爱孩子!我们忘记了在培养孩子自信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要为孩子做好铺垫、做好引领。讲座中间休息时,我就孩子胆小的问题同归老师进行了交流,她听了我的做法,就对我为孩子铺垫与引领方面做了指导。她为我讲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个例子,那是一场非常著名的专家讲座,她的孩子和其他听众一样对台上的教授非常崇拜,在讲座结束后想问他一个问题。但是想问问题的听众太多了,而他的孩子小,小声问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正当小家伙灰心丧气的时候,归老师拉着孩子勇敢地走上前去,大声的说:“教授,您好!我的孩子非常非常喜欢您,为了听您的讲座他一大早就来了。现在他非常非常想和您交流一下,请您给他这个机会。”接下来,他的孩子顺利的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次采访”。归老师的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一直鼓励孩子要大胆,遇事都是鼓励他走上前自己去解决,但,自己有时还不好意思上前呢,这严重的忽视了家长的“铺垫与引领”的作用。从今天做起吧,做个勇敢、自信的妈妈,讲座结束后,我自信的同归老师交流了几句,并和她合影留念,这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次为了孩子而主动”。

归老师还认为:家长只要能好好学习,孩子就能天天向上!如果你“有苗不愁长”,或者你“揠苗助长”,结果都会很糟糕。在讲述这个问题的时候,归老师就她的儿子从出生到一两岁的语言发展、到上小学五六年级时的厌学、到上初一遇到英语、到上初二遇到几何、到上高中遇到早恋等这样一个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形象生动的讲述,为我们家庭教育给予了理论指导、行动指南。她的孩子成长的过程,归老师自己也在成长;她的孩子在不停的学习,归老师也在不停的学习。例如,归老师坚持为孩子记录成长日记,什么时候孩子会说一个词语了,什么时候孩子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了,什么时候孩子学会跑步了等等;归老师为了给孩子纠正身体不协调的毛病,陪他一起跑步、一起做练习;归老师的孩子学习手风琴初级阶段时,她陪儿子一起学习,直至儿子顺利考过九级;归老师发现儿子小学开始厌学时,自己毅然决定攻读“心理研究所发展教育”硕士专业,寻求出路;归老师发现儿子英语出现问题时,为他找优秀的英语老师并陪同他一起每天背诵等;归老师发现儿子初二对几何产成抵触时,又是陪同他一起学习等……这一系列的实实在在的例子再次印证了归老师的那句话“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归老师的讲座很精彩,让我受益匪浅。因为我的孩子刚刚5岁,听了归老师“家教”过程中走过的路,有误区、有成就,让我仿佛系统的看见了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我相信它不仅对我今后的家庭教育,并且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都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