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成为孩子心灵的辅导老师(一)
昨晚与辣妈一起交流孩子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时,辣妈说起儿子的小小“叛逆”,我当时有些吃惊,一直觉得孩子的叛逆期应该和青春期同步才对,不应该发生在九岁的年龄。辣妈说:最近在给儿子辅导作业时,小家伙面对错误偶尔会有些反驳的话语,或者用不服气的眼神盯着你看,不像以前一说错了就迅速改正。儿子现在面对妈妈的错误纠正开始有了怀疑和反抗,从他不坚定的眼神中能读懂儿子内心的疑惑,似乎在说你的答案也不一定是对的。我听了后内心还是有些小波动,看来目前的“灌输”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儿子成长的需要,如果不换一种交流方式,小家伙的这种“叛逆”估计会变得更加频繁和激烈。
和辣妈交流完后上网搜索有关孩子“叛逆”的相关信息和教育方式,但半小时下来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说词,无外乎要理解孩子,多和孩子交流,放下父母的脸面和孩子交朋友......。道理和教育方法都能理解,只是每个孩子个性与成长空间差异很大,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教育的背景,不是一句话、一本书所能概括的,这需要我们父母学会观察、自我提升、自我控制,从孩子的成长轨迹中总结属于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只要能让孩子健康、快乐、自信的成长,我相信这就是最佳的教育理念。
个人觉得孩子的“叛逆”应该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八岁到十二岁,这是孩子从父母强行灌输到自我辨析、吸收的过程。第一阶段并不会让父母有很多的担忧,因为孩子只想在父母面前证明自己有时也是对的,父母说的并不一定正确,这是孩子从被迫接受到自我汲取的成长,孩子会说反对意见,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思维方式。虽然这个阶段并不会引起父母与孩子的直接对抗,但从培养孩子性格,传承优势教育的角度考虑,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一旦与孩子矛盾积累,会直接进入第二阶段孩子绝地反击的“叛逆”升级,到时想化解都很难。
记得前段时间在家,中午辣妈和孩子舅舅刚把饭菜端上桌,儿子就自然地拿起筷子先吃起来。我说:儿子,爸爸知道你饿了,但再饿是不是也得讲规矩,大人都没有上桌你怎么能先动筷子?在说家里还有舅舅和舅妈,更应该讲礼貌,对吗?儿子看着我不说话,估计内心接受了我的批评。我又接着说:爸爸在你这个年龄,家里有客人是绝对不能上桌的,每次吃饭爷爷奶奶不到齐、不动筷子小孩谁都不敢动,可不像你现在!本想现身说教,可儿子听后就不愿意了:老爸,你那什么年代?我可不是你。儿子的反驳让我没有继续讲,我知道在这种场合继续讲下去很难达到目的。后来自己又想想,孩子出现这种情况跟我们的教育是有关系的,因为从小的生活环境没能养成这种规矩,现在想强行预加是很难让孩子接受的。所以孩子在第一阶的“叛逆”是从思想上让父母知道,我已不是五六岁的孩子了,我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你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命令我做这做那。这时候我们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遇到问题要以询问和征求孩子意见的口吻和孩子交流。不能是:就按爸爸说的,抓紧时间去改;而是:儿子,爸爸觉得这样是不是更好一些,你觉得呢?如果他坚持不改,不要强迫,让他承担自己错误的责任,这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积累。由命令到询问,这是与孩子探讨和交流的转变,也许孩子确实不对,但一定要给孩子认识错误的自我能力,而不是我们强制命令,要想做主,你就要有承担结果的心理和能力。从国外对孩子的个性教育可见,在这个阶段父母往往传递给孩子的是:这件事你有能力解决,不要依靠任何人,尤其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国外的孩子在这个阶段独立自主能力很强,学习上的事情大多都是独立完成。
无论孩子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这个阶段的孩子一定要多鼓励、多表扬,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不是原则性的)也不能一批到底,要给孩子自我改正和培养良好习惯的机会。教育孩子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门艺术,要让孩子在你的引导下变得自信和快乐,而不是没完没了的唠叨和事事争第一的压力。辣妈经常和我说,对待孩子首先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能给孩子强加过多我们的期望,要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这个阶段一定要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因为这阶段的孩子求知欲很强,什么都想搞明白,只灌输理论永远比不过孩子的亲身体会。最重要的,要正确对面孩子的失败和落后,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超级大脑”;因基因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孩子在接受知识的快慢程度也完全不同,有的孩子父母一点就通,但有的孩子父母反复说很多遍孩子还是不明白,这并非孩子笨,而是孩子在接受时需要一个自己理解的过程,所以好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这是孩子成就的关键。另外一个重要的,就是父母千万别经常在孩子面前夸奖其他孩子,或者说自己的孩子笨死了,这对孩子的打击是致命的,经常对孩子的否定就会让孩子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就这样了,就该比别人差,就该失败和落后。所以父母的言行和表率将会影响到孩子一生,即使别人的孩子是司马光你也不要也不能成为考量孩子的标准,孩子在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最想得到来自父母的鼓励和肯定,这对孩子重树信心、坚强勇敢至关重要。
孩子的成长,犹如跑道和战场,父母应该为他多喊“加油”,哪怕他一万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一万零一次能站起来。所以我们不能怕孩子跌倒和犯错, 因为每一天他都在成长和改变,只要孩子的“内我”觉醒了,孩子就能自发地成长为心灵强大的人、自觉奋发的人和自我实现的人。只要父母摆正位置,坚信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那么孩子将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