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堂训练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因此训练题目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设计练习时一定要讲究科学性、有效性,做到每次练习都要有重点、有目的,应体现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发展思维的原则,还要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拾级而上。
对于《厘米的认识》这节课,我设计了填一填、选一选、量一量、画一画不同形式、由易到难的练习题,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厘米的认识》课堂练习
一、填一填。
1.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是(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通常用( )做单位。
2.厘米可以用字母( )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 )。
3.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 ),图钉的长度大约是( )。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第3小题是有关估算的问题,借助身上的部位和生活中的物体,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
二、选一选。
1.下面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设计意图】本题有2道小题,第1小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判断测量方法对错的练习题,让学生明白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直尺要放平,以“0”刻度为起点对准物体的一端。第2小题是让学生会读出从不同起点量得的物体的长度,实现测量和计算的相结合。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测量线段长度的题目,目的是巩固测量的方法。
四、画一画。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让学生在动手画一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使用尺子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综合性练习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拓展。
总之,这四道练习题的设计即考察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察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在练习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估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