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同学的自荐书(我给儿子讲历史63)
我叫刘邦,男,沛丰邑中阳里人,带领人马三千,想加入项梁项将军的队伍,是想为消灭秦国、光复楚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将个人情况简要介绍如下,请予政审:
我出身农家,长在县城,上过学堂,不愿种地、不肯从商。书读得不好,人混得灵光。两耳常闻窗外事,就是不读圣贤书。陈胜从燕雀到鸿浩是我的理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名言时刻萦绕耳旁。
那时天下大乱,我提前从学校毕业了。为什么提前毕业,连毕业证都不要了呢?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外边太吵吵,已经没有学习的环境,陈胜吴广起义了,我们的小县城恐怕也无法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二是实现再就业,早点找一份安稳点的工作,防止毕业就失业的悲剧发生。
毕业之后我去了大梁找信陵君,他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门下食客三千,我怎么说也能够进去混碗饭吃。但信陵君已经死了,他的门客张耳刚好招收门客,我就光荣入选并马上成为张耳的好友。后来张耳被万恶的秦二世通缉,我只有下岗回到老家当了俺县泗水的亭长,负责处理村里的大小事务。
为响应陈胜吴广推翻秦朝的伟大号召,我带着一帮兄弟从县城起兵,拉起了五万人马,与秦军作战至今。我个人的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我胸无大志,但心系国邦,誓为灭秦献力量。俺生在农村,但长在县城,读过一些书,但是我没有陈胜那样崇高的理想,我只想找个依靠,立个军功,谋个前程(刘邦此时的潜台词:姓项的,我在蒙你呢)。今后我的原则就是:你打仗来我敲梆。你讨伐来我帮腔。当然,需要我上战场,前面再危险,我也往前闯。
二、我出身不高,但经历丰富,能够一人任多岗。我当过学生,见过种地,也会经商,干过村长,曾经流亡,带兵有方,写文书、出主意、筹粮草、当将军,有人说我多面手,有人说我万金油,总之是,我是楚军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刘邦潜台词:我就是这么一说,你搬一下试试,你随便搬我,我就使劲绊你!)
三、大家也叫我“刘帮帮”,团结大伙是我的特长。讲义气是我的禀性,因为讲义气,所以才拉起了这么一支队伍。比如我长得比较帅,但我从不笑话样子丑的同学,像樊哈这种杀猪屠狗的,我从不嫌弃。我在当亭长的时候押送秦朝的犯人去骊山,中间有人逃跑,我就当没看见。晚上的时候我喝了点酒,让所有的犯人都走。有十几个犯人成了我的铁杆,认为我讲义气、够哥们,他们成了我这支部队最勇敢的战士。从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帮助别人。我家里既有田产,又有生意,经济上还过得去,经常与街面上的人吃饭喝酒,经常接济他们,包括像萧何、曹参这样的公务员。助人为乐一向是我优秀的品质。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世界需要热心肠,楚军需要我刘邦!
四、大家叫我“硬梆梆”,勇敢硬气是我的本相。小的时候俺爹经常打我,说俺不好好读书,还不好好读地,也没有心思去经商,但我就是不听。我自有我的理想,大风起兮云飞扬,想立功兮跟项梁!而且我对于不讲义气、迫害同志、猜忌领导的人,从来不客气,一定是当面批评,而且是直呼其名、直言其事、直点其过,决不拐弯抹角。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刘邦一定会成为项梁将军手下的栋梁之才,一定会成为项梁将军灭秦扶楚的重要帮手。我也坚信,有了项梁将军的正确领导,有了广大战士的奋力拼搏,有了各方人士的密切配合,有了天下百姓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把楚国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强大、专制的华夏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