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俄罗斯媒体这样评说中国留学生:“由于没有欧美阔少们的‘竞争’,兜里有些钱的中国留学生在这里显得格外抢眼。他们穿着讲究,出手阔绰,身上丝毫没有学生气……”对这些议论,王振国是怎么看的呢?
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够正确,至少我穿着普通、出手谨慎,但和生活简朴,天天靠土豆、鸡蛋填肚子的印度、朝鲜留学生相比,我的确够奢侈的了--每天三菜一汤,“酒肉穿肠过”,还在寝室里配了洗衣机、电脑、微波炉。其实这么“奢侈”,每月开销也不过100美元。
中国留学生的优越感,在俄罗斯一些偏远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个在坦波夫留学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学校有近40名青岛籍留学生,这些学生家境都很好,买东西从来不讨价还价。一天,几名中国留学生去小商品市场买东西,一些阿拉伯留学生在市场门口拦住他们:“请你们稍等一会儿,等我们买完东西再进去。”中国留学生不肯,对方解释:“我们不想和你们一起买东西。你们从不讲价,物价都被你们抬高了,让我们花了不少冤枉钱。”
上海留学生的口碑较好。一位教授对我说:“我喜欢上海籍学生,他们来自大都市,文化素质高,有经济头脑,懂得把钱用在必要的地方,从不炫耀富有……”可惜,在俄罗斯留学的上海人太少了。据统计,目前大约有8000名中国人在俄罗斯留学,而上海人不超过20个!
陈澹浩:俄罗斯人痛恨中国货?
讲到留学俄罗斯的理由,19岁的陈澹浩很激动:“许多人对俄罗斯的教育状况不了解,事实上,俄罗斯理工、医科、艺术比如音乐、绘画、文学类的教育水准在全世界数一数二。去年,我高考失手,考进一所三流大学--我宁愿选择莫斯科大学,它到底是排名世界前10位的一流学府!”
教授替学生补课,自然该收补课费,此乃天经地义的事。在莫斯科大学,让我唯一不舒服的是太寂寞了。因为语言不通,第一个月根本无法和外界交流,只能坐在窗台上数乌鸦……俄罗斯的乌鸦可真多呀,成群成群的,怎么数也数不完。” 等学会几句俄语,便急着逛街。我发现俄罗斯人喜欢西方货,在新阿尔巴特街,一间间全是欧美品牌专卖店。中档商场里卖的也全是西方货,几乎没有中国货。一个当地人告诉我:“中国货质量太差,中国商贩太黑心,我们不喜欢。”这种“反中国货”的情绪似乎很严重。一次,我们去看马戏表演:一个小丑想拔枪自杀,但枪怎么也打不开,他嘟囔道:“中国货!”观众会心大笑……哎,当时我心里真难过!
如果不想花高昂学费,又想受一流教育,莫斯科大学是最好的选择。回上海度假前,有俄罗斯媒体报道:随着经济回升,俄罗斯一些一流学府将会提高招收留学生的门槛和费用,所以,现在应该是留学俄罗斯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