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线装经典·三十六计(线装经典编委会)[平装]

2013-03-28 
唐太宗派使者前去劝和,但高句丽拒绝和谈。太宗大怒,遂统兵三十万亲征高句丽。据说,太宗来到海边,举目远眺,只见波浪滔天,一望无际,想到这三十万大军还不知该如何渡过这茫茫大海,不禁面露畏色。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线装经典·三十六计(线装经典编委会)[平装] 去商家看看
线装经典·三十六计(线装经典编委会)[平装] 去商家看看

线装经典·三十六计(线装经典编委会)[平装]

目录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问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文摘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本计旨要】
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法,主要用于战役伪装,常用来隐蔽军队集结和发起攻击的时间、地点等。瞒天过海之计可大可小,其重点在于一个“瞒”字。瞒就是蒙蔽,就是以假乱真、以假隐真。欺瞒是所有计谋的共同特点。
【计名探源】
唐太宗贞观年问,朝鲜半岛上有高句丽、新罗、百济三个国家。贞观十六年(642年),高句丽权臣泉苏盖文篡位。与所有当权者一样,泉苏盖文希望能够通过对外战争来提高自己的威望。于是,他和百济建立了联盟,向新罗发起进攻,宣称要夺回失去的国土。高句丽军一路连下四十余城仍不止步,新罗国危在旦夕。于是,新罗国王向唐朝告急。唐太宗派使者前去劝和,但高句丽拒绝和谈。太宗大怒,遂统兵三十万亲征高句丽。据说,太宗来到海边,举目远眺,只见波浪滔天,一望无际,想到这三十万大军还不知该如何渡过这茫茫大海,不禁面露畏色。大臣薛仁贵见状,心生一计:他请太宗进入一座彩色营帐,帐内挂满绣幔彩锦,桌上摆满佳肴美酒,此情此景令太宗龙心大悦。太宗遂邀请百官宴饮,一时间营帐内笙歌曼舞、觚觥交错——唐太宗早已忘了准备带军过海之事。
正当众人酒酣之际,突然桌上杯盏倾斜,帐内人人坐立不稳,只听得外面狂风呼啸,波声如雷。太宗大惊,急忙揭开绣幔彩锦一探究竟,只见眼前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自己与三十万大军正颠簸在惊涛骇浪之上,原来自己所在的华丽营帐竟是一艘装饰一新的海船!
其实,这是老将薛仁贵见太宗心生悔意,情急之下想出来的“瞒天过海”之计。原意是瞒着天子唐太宗,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渡过大海。后来引申为采用伪装的手段,制造公开的假象,使对方失去警戒之心,暗中行动,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推荐阅读:

管理理论与实务(第2版)(赵丽芬)[平装]

健康睡眠的科学管理(凌瑞琴)[平装]

心理:初中学生用书(边玉芳)[平装]

Windows程序设计(第5版 珍藏版)(佩措尔德著)

许慎:说文解字(附检字)(竖排繁体版)[平装]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net/book/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