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9日(星期三) 阴
学习11——20的认识,引导孩子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我把活动之后总结的一句话写在黑板上:“10个一是1个十”。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很响亮的读了一遍。
“你能从你的小棒中拿出10个一吗?”
“能”孩子们很快拿出10根小棒。
“怎么样把这10个一变成1个十呢?”孩子很快的把10根小棒捆在了一起,高高的举起来,这就是1个十。
“我们再来读这句话,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是想法呢?”
孩子读,很快举起手来。他们就是这样,不怕说错,就怕老师和同学说他没有举手,没有思考。
“我发现这句话中有两个‘个’字,表示的是个数。”
“你很有心,表扬你。”我笑着说。虽然他的回答并不到点儿上,我还是表扬了他。因为他想了,只是从字面上想了而已。
“我发现这里面有两个10,两个1。”
“你很会观察,能发现这一点很好。”
他高兴的坐下了。
“我发现这两个10不一样,一个是语文‘十’,一个是数学‘10’。两个1也是。”晓甜这样说。
突然,我激动起来,为孩子的表达。教了几次一年级,还是第一次听孩子这样说“语文十和数学10”,多么形象而又具有童趣的语言。
“那你知道这两个十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个数学10和这个语文十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吗?”我追问,想知道孩子们到底知道多少。
“我想想”,孩子们都跟着想起来,教室里安静极了。
“‘个’前面的是数学10,这个10表示的是个数,后面的语文十我想着可能是……”孩子不会用语言表达。
我告诉他们:“这个十和一是我们数学上学习的计数单位。以后我们会进一步的学习。”
……
一个问题,一句形象的回答,课堂便有了一段生动的故事,孩子便有了一次深刻的思考。课堂,也因为有了孩子的思考而灵动、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