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的“趣味”轻舞飞扬
数学虽然是具有严密逻辑性的一门学科,但也有“趣”可寻,只要用心探索,就可以将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让孩子们听得趣味盎然。
一、导课中的“趣味”。
导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课不但能迅速安定学生的情绪,还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带着学习的渴望和我们一起走进课堂!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周长》一课时,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季美吗?(美),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春天,去感受春天的美丽,好吗?(好),请看,这些美丽的大花坛,我们该怎样保护这些花坛呢?”巧妙的引入让孩子们从心理上走近花坛,兴趣盎然地为保护花坛贡献自己的“金点子”。
再如,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一上课就说:“同学们,学校领导派给刘老师一个任务,你们能帮帮我吗?”在孩子们“老师,什么任务”的催问声中,我打开屏幕,显示“做20只同样大小的白铁皮水桶,桶高和底面半径都告诉我们了,请我们算一下要购买多少白铁皮。”这时大家惊奇地说:“老师我们不会算呀!”趁此机会,我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好吗?”,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声中,我们迅速走进了新课。
二、课堂教学,趣味盎然。
小学生的兴趣容易引起,却不易保持下去,所以导入新课后,我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环境,采取循循善诱,趣味盎然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周长》一课时,我引导说“看到这么美丽的花坛,小恐龙也来凑热闹,它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线走了一圈,你知道小恐龙走的这一圈是这个花坛的什么吗?”在孩子们认真的观看,大声的回答声中,很自然的就理解了周长的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联系生活,设计练习,趣味无穷。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他们的大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数学经验引出问题,引发一种学习的需要,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
例如:在《图形的周长》一课中,我不但设计了计算霓虹灯线的长度的练习,还设计了计算板报周长的练习,还有为我选择裤子的练习:裤腰的半周长是32cm,刘老师的腰围是70cm,这条裤子适合刘老师吗?
另外,我还通过介绍数学在生活及科研中的巨大作用,诱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努力用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研究,严密的推理来提示数学之“趣”。
总之,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数学的“趣味”,让学生从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和发现数学之趣,体验,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让数学的“趣味”在课堂上轻舞飞扬,孩子们就能收获一路的欢笑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