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她,袭一身素雅白衣飘然在凡尘俗世的女子;她就像一杯茶,淡淡的清香缠绕,挥之不去;她就是那个以花为容,诗为骨,智为魂的清晨池塘中的白莲,坦坦荡,清清然;她,一代才女,著名诗人,建筑师,国徽的主要设计者。她,就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林徽因。
调查的动机: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诗句,五年级一次诗歌朗诵的比赛中,我选择了这首诗,并精心为她配了音乐,而取得了朗诵第一名的成绩,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这首诗,喜欢的无法自拔。灵动的文字,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情感,也是从那时起,我也就对这首诗的作者---林徽因,充满了敬佩,更充满了好奇,这是怎样一个女子?她拥有怎样的情感?她为何能写出如此宛如天籁飘下的文字?
调查的方法:
图书馆寻你,这泛着墨香的名字林徽因,第一次感觉书签竟是那样讨厌的障碍。
电脑上寻你,这传奇的名字林徽因,一页页的百度,链接,废寝忘食。
电视里寻你,这美丽的身影林徽因,近了,远了,交替着浮现。
爸爸,给我讲讲她的故事吧。
真的,我迷上了这个女子,迷上了她谜一般的人生……
那么就让我的笔开始述说,我眼中,心中的那个林徽因和她的不朽的人间四月天吧……
作者链接:
名字寓意:
林徽因---这是她的祖父林孝恂从诗经《大雅·思齐》取“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的句意,后来,为了避免与一位同名的男诗人相混,1934年才改为后来大家熟知的林徽因了。
空灵倩影:
三岁时:一身白色衣物,看起来简洁而干净,她斜靠着一张藤椅站在老宅的庭院里,小手藏到了身后,一双清澈的眼睛看着前方。
十四岁时:一身白色的衣裙,一条长长的辫子斜斜搭在肩膀上,微微侧身立着。身旁庭院里稀疏的绿叶衬着她亭亭玉立的身影像一朵素洁的鲜花。
十六岁时:明眸皓齿,端庄秀美,喜欢穿一身白色的衣衫,她那一低头的温柔犹如雨打莲荷,有一种不胜凉风的娇羞。
二十六岁时:她会穿一身白色的睡袍,焚起一注清香,在雅致的花瓶里插上几只鲜花,在窗明几净的小屋里低眉写字。
三十岁时,她仿佛偶尔调皮被罚下人间,带着法术的白衣仙女,诗意点点,脚步轻盈。
……
不知细心的朋友们发现没有,她每一个阶段的外貌与特征描写,都有一种颜色:白色,所以,我认为用天女下凡这个词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用西湖里那朵洁净无尘的白莲来比喻一点也不为多。
凡尘奇葩:
她,或许廖落,或许寂寞,但绝不彷徨。多舛的童年并没有让她失去心中的方向,1920年英国留学,1924年出演泰戈尔诗剧《齐德拉》同年美国留学,1928,受聘东北建筑系,1934年写下你是人间四月天,1937至1945背井离乡,但仍坚持创作与古建筑考察,1950设计国徽图案,1951挽救景泰蓝传统工艺……
她,理智大于情欲。康桥的翩翩转身,教堂的一生承诺;
她,乐观真诚。小时候,水珠(水痘)难忍的一种病,却微笑着喜欢那名字,有一种神密的骄傲与荣耀。战争中众多好朋友来到她的“太太客厅”寻找心灵的慰藉。
她,自强自立。作为长女十二三岁的她有自己的担当,伺候两位母亲,照应弟妹,搬家打行李,(在战争中)李庄,会在菜籽油灯下缝孩子的鞋,买便宜的粗食回家煮…..
她,绝顶聪明,又刚正耿直,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文学艺术她总是有所领悟,并把它们做到极致。为了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林徽因指着吴晗的鼻子,咆哮般地大声谴责,这是河东狮吼,这是一名有良知血性的柔弱女子的怒吼。
当然,她的特点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例举。
这样一个奇女子的确有许多我们值得研究与探秘的地方,那么我就先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歌开始说起吧:
难点探究:我对林徽因的认识与解读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唯美,轻灵,如梦似幻,很多人都说,她是写给她的精神上的爱人徐志摩的,也有一种观点称是写给她的儿子梁从诫的,但我却认为这首诗歌,就是写给她自己的,这首诗歌,是她一生的执着地追求和寓照。为什么这么说,请看:
1. “你是四月里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撒在花前。”
瞧啊,这多么像是一个小女孩的童年。在清冷的后院里,一个扎着过肩小辫的小女孩孤单的坐在窗前,她偷听着细雨和花交谈,她盼望着星星无意中眨眼,她多么渴望前院的表姐弟和她一起捉迷藏,她多么希望父母同时的拥抱,她多么渴望成为他们手心里的宝。可,没有温暖,只有孤独,没有安全,只有烦恼。那个家庭,扭曲了的人际关系,由于母亲的被冷落,童年的林徽因,被深深地伤害。好在还有一个知书达理,极富才情的大姑妈的爱护。于是,在清晨里的云烟下,在黄昏中的清风里,幼小的林徽因,可以一个人手捧着一册册纸装书,时而沉思,时而凝望,她要把书中的典雅填充到骨子里,她要把淡淡的诗意和哀愁安放到心间魂处。
都说每一个孩子童年是一首诗,是一幅画,可林徽因的童年文字资料近乎为零,是的,她不可能对自己童年没有任何记忆,她只是在闪躲,在回避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正是如此,我觉得她一定会把对童年祈盼与渴望悄悄地化成四月天里点点文字,徐徐画卷。
2.“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是夜夜的月圆”
是的,这是那个豆蔻年华的小姑娘,含苞待放,陌上轻盈,懵懂又憧憬。她,水珠般的女子,轻轻地摘一朵莲藕,戴着花冠雀跃在满绿的池塘边,任花香扫过鼻翼;她,丁香般的女子,暖暖地撑着着油纸伞,娉婷在江南的雨巷中,任雨雾弥漫饱满的心胸。她的嘴角荡起一丝微笑,她的脸颊抚过一抹红云。在康桥的雨雾中,天真纯洁的她邂逅了徐志摩,因为一个情字,从此有了一段感天动地的佳话,在温哥华的教堂里,庄严,理性的她选择了梁思成,因为这个情字,梁思成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的用一生来回答你。“一生回答,”这是林徽因对梁思成说的,更是叫金岳霖---一个真正称得起爱的人,担负起爱的人无怨无悔,无欲无求对林徽因说的。
是啊,夜夜的月圆,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奢求,对自己爱的人,对爱自己的人,不舍不弃,不分不离,是啊,夜夜的月圆,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哀求,对每一个爱和被爱的生命,如果有天,天又有意旨……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这又是天的旨意,不幸被我破解。
3.“雪化后的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那时的林徽因,遭遇了很多变故,梁父病故,徐志摩的忽然离世,曾让她的心像冰天雪地一样,而她的肺病也日趋严重让她不得不在香山养病,她望见了冬雪,她看见了那拱出的希望。她想让这一切都同那雪一起化掉。终于,一朵鲜嫩鲜嫩的嫩芽破土而出,她的儿子出生了,一丝高贵的美好的微笑又一次挂在了她的嘴角。她要在一片春的鹅黄中迎接新的生活。可想而知,她是怀着多么美妙与憧憬的心情为自己写下这样的诗句。
柔嫩,喜悦,白莲,水光浮动,多么曼妙的词汇啊,这是她的心声,这是她的愿望,这是她要实现的梦,这是她的追求,这是她的选择,这也是她一生真实的写照。是的,这不就是她---林徽因,这个情若莲花的女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去,宛若四月天里一抹云烟,她梦见了自己,她追随着自己,她融化了自己,她实现了自己……我是这样想的,她是这样做的,难道不是吗?
4.“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来了,从天上的云端,在荷塘边,来到人间,你踏着轻盈的舞步,一路清风,一路欢笑,你说你见到了,天边也有一座康桥,云边更有雨雾,比那个更诗意,比那个更纯美,你说你见到了他,在灵魂深处,你听见他说,“得之我幸,不得我更幸!”
原谅我,绞尽脑汁,我只能想象这些了,但我知道,那遥在天边的徽因阿姨,一定会对我赞许的点头。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重复,重复,再重复,那次诗朗诵时,我一遍遍的,被拥抱,被震撼是那绝美的画面;我一遍遍的,被激起,被注入是那层出不穷的力量,我一遍遍的,被感染,被感动是你天使般的音容。
是的,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在天地间,在勃勃的春风里,红的,粉的,黄的,团团,层层,片片,耀眼,壮美,大气,美的让人窒息。是的,你是燕,不是鹰,搏击长空,翱翔千里,你原是一个小女人,渴望安稳,渴望真实,渴望平静,渴望那一声声不大不小,春光里的“啾啾”,在屋梁上。
是的,是的,真是的,你更应该是爱,爱家庭,爱文字,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祖国;是的,是的,真是的,你更应该是暖,对爱人,对朋友,对社会,对生命,对自然的感谢与感恩;你更应该是希望,希望爱,希望暖,希望真,希望善,希望美,希望和平,希望那永远不变的四月天。
爱,暖和希望!哦,我忽然明白了,这《你是人间四月天》不就是打开人间宝藏的谒语吗?你不就是天上的精灵,仙女,写给世界,写给人类的箴言,写给一切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和平的生灵的箴言吗?谁说不是呢?
我的小纸条:书中的一些收获与疑惑
这次看书时我按照爸爸的要求做了很多的小纸条,就像批注,我把他们的一部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1. 孩子与少女时期,外表与内心都是那样纯洁
2. “水珠”,这种病在林徽因身上都显得那么与众不同,那么悠然的美妙,可见,林徽因的乐观精神与美丽的思绪。
3. 她的童年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迷?我只能想象
4. 开眼看世界,受到了房东的影响,她一下子爱上了建筑,和诗歌一样的美好东西。建筑师的由来。
5. 林徽因,清秀,大方,有才气,她和徐志摩一起在诗与爱的世界里徜徉,林徽因是池中的莲,徐志摩就甘心做那条水草。而金岳霖对她的爱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就像一首歌中唱到:生生世世为你付出一切,我也愿意。
6. 深深地被感动《秋天,这秋天》,太美了,就是有些长,太喜欢了。
7. 为什么林徽因会有那么多朋友?(良师益友)我打个比方,菊花和大王花,谁招来了蜜蜂与蝴蝶,谁若上了苍蝇与马蜂,所以,不要抱怨自己没有朋友,做好自己(大方与才气),捧出真心(真诚与互信),这就是她的魅力之一吧。
8. 那时,战火纷飞,林徽因从优雅的诗人,建筑师变成了家庭主妇,但她从来没有放弃生活,总想着乐观去面对。
9. 喜欢这首《十一月的小村》这首诗,这里你看不到贫穷和悲伤的影子,记住!永远给自己希望。
10. 很难想象,林徽因瘦弱的身体,(内心)却是这么强大,什么力量?乐观的面对生活,生活也会乐观地回报你,不像现在的一些人,用哭丧脸来面对挫折,记住:太阳总是从黑暗后升起……
11. “不久于人世”,什么破医生,残酷之极,哭!
12. 由此可以看出,林徽因十分有远见,有洞察力,(保护古城墙)
13. 国徽(设计),智慧,爱,与美的完美化身
14. 城墙公园---多么浪漫又美丽的梦想,可惜,那些短视的人,为什么林徽因保护了日本的城市建筑,却保护不了自己的家园的城墙?情何以堪啊!不解……
15. 河东狮吼---温雅秀气,这两个词很难联想到一起,但为了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那么的愤怒,那么的悲情,可以看出,她是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
16. 这建筑,这文化不分敌我,它是所有人类的,是世界的一笔遗产。
17. 无论多困难,无论多痛苦,她都没有停下手中的笔,心灵的文字,是她(灵魂)的一部分吧。
18. 为什么林徽因弥留之际最后要见的是张幼仪?(因为徐志摩吗?)
19.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20. 出生六月---梦中白莲(仙子)?,死于四月---人间四月天,难道是巧合?还是天意?呵,神奇(爸爸的启发)
21. ……
我的一些想法:
这就是这个女子---林徽因,一个心中充满无限爱意的林徽因,一个心中装满无尽美好的林徽因,一个把爱和暖与众人分享的林徽因,一个为了希望和梦想,努力追求与奋斗的林徽因…… 她是在倾述,用心在说给凡间,那些有心的人,希望他们能推开窗,打开门,因为那外门还有一片灿烂的四月天。
说起门,不由想起了一个小故事,说在石器时代,一家原始人在洞里躲藏,外面传来了野兽的叫声,这时的原始人是希望有个木门挡住就好。到了古代,古人有了木门,但贼把木门踢开,这时他们希望有一扇铁门挡住。到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是防盗的铁门,但人和人住在对面却已经不认识了。是啊,虽然这故事有些夸张,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心灵的确被那一扇扇铁门隔断,关闭。远亲不如近邻竟变成老死不相往来。孩子们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在里的鸟,渴望蓝天,渴望自然,却是奢谈。老人摔倒了,本应是举手之劳的相扶相掺,可我们却畏手畏脚或无动于衷。过早的苏醒,过早的发芽,过早的长大,过早地在路上,每一个人都行色匆匆低头疾走奔忙,机器人般的孩子,没有朝气的青年,孤独寂寞的老人。我们丢了童心,青春,纯净,平静,我们丢了质朴,快乐 ,信任,尊重。不光如此,人类不光对自己的同类冷漠,对大自然也尽无情。乱砍滥伐,所以城市感冒发烧;乱挖任放,所以,天空浑浑噩噩;涂炭比自己弱小的生灵,所以,禽流感,猪流感与你亲密无间 ;刚欣喜电脑,手机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却才知疏远了我们人与人真心对话的距离,疏远了我们与大自然真正亲密接触的距离。常回家看看要立法,扶老携幼要争论,不闯红灯,文明旅游要评判,一些本应该发自内心,本能的自然的东西,都要被迫强加才行。
门上了锁,心也会上锁吗?为什么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为什么发自内心的爱的感动,会渐渐远去?
我曾经问过爸爸这个问题,直到这一次他才真正告诉我: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盏叫爱的明灯,只因为不清理,不擦拭,不爱护,让世俗的金钱,欲望,利益,蒙住了,使它没了光亮,而变得黯淡忧伤。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林徽因,需要四月天。所以,我们了解她,分析她,褒奖她,称赞她的意义也在于此。
用心倾听那些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力量,美好的声音;用心解读那些带给我们希望,带给我们智慧的文字,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打开通往幸福,通往快乐,通往健康,通往和谐社会,通往美丽人间的大门。
心中爱深远,岁月已成诗!
是的,你应该这样:放慢脚步,放松心情,听听鸟语,嗅嗅花香,擦亮眼睛,抚慰寂静。无忧无虑的,你能像个真正的孩子,想尽办法去快乐;激情澎湃的,你能像个真正的青年,注视心中永远的年轻,从容淡定的,你能像个真正的长者,红尘中却沉淀出一片属于天空的澄明。是的,你会的,你会重见欢颜,你会找回青春,你会越久弥香,你会放下屠刀,你会悠然前行,你会仰慕世界,你会万物葱荣,是的,一定会的,只要我们沿着一首叫《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韵脚,寻找一个叫林徽因的女子,你一定会找到心中想要的答案。
欲辩无词,欲说还休,不经意的回眸,忽然还记得《你是人间四月天》题目里还有这样一行小字---一句爱的赞颂,刹那间,我惊喜万分……
题外链接:
参考图书:《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作者:白落梅
《梁思成与林徽因---世间绝唱》 作者:窦忠如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作者:肖辰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现存的诗作有五十余首,大抵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样富有个性,别具一格。读她的诗和散文甚至小说,丝毫没有距离感,仿佛作者就在对面——她的作品喜欢用“你”字,时刻提醒你注意。读她的作品就像和她谈话,就像置身她的沙龙,林徽因极具逻辑和富有思想的话就仿佛在耳畔。她用词亦非常严谨,为准确表达思想,她在好多作品里使用了英语词汇。同样,为了准确表达思想,她的文章句法多变而欧化。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四月,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的盛季。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要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诗人要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景呢?
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林徽因的诗歌体裁融西方和古典于一炉,表达出深邃久远的灵思。
自评:长长地伸了个懒腰,长长地出了口气,近一个月的时间,一遍遍翻书与体味,无数次的加工与整理,脑细胞不知累死了多少万,累并快乐着,喜欢就有意义。
感谢老爸一寸寸的督促与援手,启发与引导,加工与修改,让我第一次真正的,全面的,深入的,细致的读进去一本书,并有所收获。由于是第一次写这么长又很繁杂的文章,所以肯定存在很多不足与毛病,希望老师和博友给予指出,谢谢您们,也谢谢校迅通这个舞台给予我们这次展示身手的机会。
感谢艺琳姐姐的信纸,非常契合主题,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