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作文

2020-05-04 
清楚地记得,刚参加工作,身边的同事都极力给我推荐《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怀着对这本书的好奇和对教育事业的激
 

 

清楚地记得,刚参加工作,身边的同事都极力给我推荐《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怀着对这本书的好奇和对教育事业的激情,我翻开了这本书。从此,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便种在了我的脑海。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家,经历了35年的教育生涯,是教师的典范,世界教育大师。用具体的事例和自己的亲身体会,为教育抒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神话,他的真知灼见,如同一颗颗珍珠,散落于篇章的角角落落,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他为当今教师送了一份丰厚的礼物。

 

接着,阅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让我更直接地、更快捷地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那些脍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家篇、系列教诲。他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帮助教师解决教育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为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作为教师,困惑最多的就是: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教师的任务如此繁重,把一件事做到精致,时间从哪里来?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听课的老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教师说道:“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其中的奥秘告诉我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还告诉我们: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是的,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需要我们很里安排时间。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作文

对于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着力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当他发现:为什么在许多情况下,学生们的回答是那么贫乏、苍白无力、毫无表情?为什么在这些回答里常常缺乏儿童的活生生的思想?

  于是,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儿童出去,到知识的取之不竭,永远常新的源泉那里去,到自然界去:花园里、树林里、河岸边、田野里,等等。他跟孩子们一起学习用词来表达事物和现象的最细微的色彩差异。

此外,他还为我们提出了很多教育、教学上的建议:

第一,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学会观察,逐步形成“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素材意识和观察习惯。对观察的重要性,他是这样描述的: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第二,培养儿童拥有自己的思想。在他看来,背书是必要的教学手段,但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儿童学会思考,学会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也就是说,让学生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第三,重视课外阅读。教师要喜欢读书,建立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对于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越是需要有时间的余裕,需要有课外阅读的滋养。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都应该拥有自己的藏书,这是保证阅读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第四,倡导父母的参与。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一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作用。家长适时、适度的介入,是对学校教育的完善和补充。倡导家长直接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与孩子共同成长,不仅仅局限于查缺补漏,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会换位思考,感受孩子在学习中的艰辛和不易,进而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

第五,教师带头写作。教师写文章是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绝妙方式。学生会有意识地拿老师的文章和自己的习作进行比照,在老师的文章里寻找自己思想的印证,获得充分的心理愉悦;教师动笔也是对学生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教师一定要做一个笔耕不辍的人;要让学生写得好,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教师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写作是心理需要,更是作为学生的义务和责任。

……

是的,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作为老师不由得产生这样的愿望:我想做这样的老师。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