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不疯魔 不成活》
为什么不是“读”而是“品”呢?
这源于在《不疯魔 不成活》中找到的直观感受,虽说女人靠的是第六感。我不得不说,在书中,字里行间,书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才,才尽其用。
太过瘾了!
最后一页尽收眼底,合上这本书的后封面,掩卷长思,仿佛随作者转了一圈台湾,转了一圈美国,转了一圈书画界,领略大师的风采。亦或是如邻家大哥(其实,刘墉1949年生人,比我父亲还年长一岁)娓娓道来家事:幼年、童年、青少年、壮年……有对母亲的回忆、有对父亲的追思、有对爱人的感激、有对独子刘轩点滴的相处、有对书画各类事务的痴、有对生活中人性的透析,无不折射出刘墉生活中的简单,工作中的执着。难怪有人笑称他谓“艺术上的天才,生活中的白痴。”
他的这本《不疯魔 不成活》是我在《我是演说家》的舞台认识刘轩,听讲述其父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后,接触的第一本书籍,相见恨晚的感觉。从开篇点言中装裱师傅每当拿到他的画时,在迟迟不肯装裱和交工中,去偷偷数画中的小动物,和“潜伏”其画的小动物时,我已被深深的吸引,世间竟有如此奇妙之人,才高八斗,却又童心未泯,当属刘墉是也!我想,生活过的如此,也当真只有令人羡慕的份了。
于是,我也在每一页的书画间细数里面藏匿的小东西,可惜没有放大镜,每每看准了,才书中得知,又错了。刘墉大师,我又错了,不带这么折磨人的吧!不过,自得其乐,忍不住在字里行间没事偷着乐。
有几次,家中房屋被烧,年少的你陪母生活、晚自习后用冷水泡饭充饥、9岁父逝——病床上的父亲揽你入怀用颤抖的手轻轻喂你吃饭、你生病儿孝床前、自己动手做饭却撒满地,我的眼如同你父的眼镜、你的眼镜雾蒙蒙的一片,虽然我不像你们戴眼镜,但也像你们的动作,超级一致的动手擦拭一番。
我感动着,感恩着。我也想到了我的父母,我的爱人,我的孩子,何尝不是如此,知情知暖至深!生活如此,何必羡慕他人,得之惜之,足亦!
人说四十不惑,似乎很准耶!以前看不懂的、听不懂的似乎在四十来敲门的瞬间清醒了。
《不疯魔 不成活》,它好像不是一本书,似乎是作者刘墉送给我的一句话,醍醐灌顶一般。
我也要飞,虽然我没有翅膀。
我也要写,虽然我不见得有文采。
我也要画,虽然我分不清颜色的调配和布局的比例。
我也要唱,虽然我对音律的懵懂和向往还如此的浅薄。
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想这样做吗?
我想。
生活如此美好,不善待自己和他人,岂不荒废。
从今儿起,开始。
春天来了!
花开了,
鸟叫了,
虫儿出动了,
你只需——
张开双眼,
张开耳朵,
和你的心!
来吧!朋友,
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