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知性阅读的路上
——“四棵柳”读书沙龙交流会发言稿
一直喜欢行走在书的字里行间,找寻心中的一份宁静和快乐。或许是感性阅读太深的关系,经常会沉溺在某个时段自己喜欢的某种情愫之中,找不到自己。
(一)构筑合宜的大脑
“知者无言却善听,将自己编织到语言之中而得到觉悟。但沉迷与阅读仍是不够的,他者的启迪或能助人内转,省视一己之心,却不能消解虚无之感。”这是张文质主编的生命读本《活着就是幸福》中的一段话,我开始审视自己的阅读,是否是有价值的阅读,是否是那种“生命在场”的阅读。
审视自己读过的书,多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从鲁迅的《野草》到泰戈尔的《吉檀迦利》,从张潮的《幽梦影》到纪伯伦的《先知》,从林语堂的《人生不过如此》到梭罗的《瓦尔登湖》,从周国平的《安静》到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从李叔同的《禅灯梦影》到《圣经故事》……然而站在自己的课堂上,面对着孩子们,却又经常越发急躁。
直至接触了新教育。铁皮鼓编著的《构筑合宜大脑》如一场及时雨,它以“改变教师行走的方式”为核心理念,提倡教师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书中指出:构筑合宜的大脑,必须从五花八门的流行读物中挣脱出来,回归到对根本书籍的研读。成为一个人的根本书籍意味着,你深刻地理解了这本书,而这本书也成为你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以及阅读其他书籍的原点。而对于根本书籍的阅读,则必须进行知性阅读。知性阅读,是一种带有咀嚼性质的研读方法。要努力与书籍对话。聆听是前提,写下自己的疑惑,写下实践中相关的问题,写下自己最深的感受与思考。
最重要的是,你必须与好书进行生命交流。你得问自己:“我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
(二)走向知性阅读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被称为中小学教师必读的“教育圣经”。这本书基本上涵盖了教学的方方面面,大致可分为六类:教师素养问题、阅读问题、后进生转化问题、思维问题、记忆力问题、学习兴趣问题。我就以这本书为入口,来进行自身的专业阅读,提升自己的知性阅读的能力。
1、教师发展自己的时间从哪里来?
★ 是的,没有时间啊!──这是教师劳动中的一把利剑,它不仅伤害学校的工作,而且损及教师的家庭生活。
——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忙者,心亡也,太忙则心死。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自己从忙碌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这样才有可能去思考一些教育教学的本质问题,用本真的教育理念指引自己的教育行为。”其实,提高自己,不是没有时间,无论在那里,时间都是自己的,关键是怎么利用时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每人必须有个每日工作、生活时间表,再配个记事薄,有计划的生活,有条理的做事,而不是让没时间成为自己的借口。
★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这些日子读的《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让我很受启发。窦老师谈起语文课堂,怎样才能提高效率,让语文课有自己的特色,提出了三个维度的构建:温度、深度、广度。如果说温度是人的血液,那么广度就是人的骨肉,深度则是人的神经。广度,有语文层面的,如文本积累:歇后语、典故、成语,外交官和历史学家的观点,学习一篇课文所需的补充读物等等,也有思维和情感的广度,如教师在备《晏子使楚》的时候,一定要多看与之相关的东西——《晏子春秋》以及关于晏子的评价等等。
因此,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都要努力追求永远的温度,如何追求到属于自己的温度,那就是大量地读书,实践自己,让自己有背后的广度,然后走向深度。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有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我想,苏大师所言的“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也可以理解为唤醒他们对于书本、对于生活、对于生命进行思考的兴趣吧。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他们阅读的方式,给他们提供的读物要细心挑选,可以植入灵魂深处的阅读。
在我反复咀嚼着这段话的时候,想起了去年刚毕业的那班孩子,很多是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孩子,还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他们成为后进,是因为他们的愿望被笼罩在心理自卑的阴影之中。我们共读《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每读一章都在一起讨论,写读后感,就这样,读着写着,他们的愿望和梦想也逐渐地被照亮了。
李鹏飞,因患脑瘫而双腿无法行走,在学校他需要扶着凳子勉强前行,在校外他可以蹬三轮车代步,因入学时曾遭到拒绝,他比同班同学要大两三岁。他有一颗脆弱而敏感的心,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们闹的面红耳赤。在读到萨哈拉说自己的愿望是成为一名作家一章时,在他的共读笔记上,我读到了这样的句子:“我觉得自己就是萨哈拉,躲在操场的角落,大声的呼喊,自己是个孤儿,但现在我知道,虽然我腿有残疾,但我是有思想的,我可以阅读,可以写作,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长大后可以自食其力,给家人减轻负担……”他变得自信了,开朗了,并且还帮助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毕业考试时,数学从未考过及格的他,也考出了76分的好成绩。
何鹏,一个不爱言语的男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各科成绩平平,只是他是个嗜好阅读的孩子,经常见他课间安静的坐在位子上如饥似渴地阅读。毕业时语文班上最高分,数学还得了满分,这其实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我想原因很简单,在阅读时他的思维被激活了,而且将这活跃的思维带到学习中来了。
他们爱上阅读是进步的开始,对优秀课外书的喜爱,慢慢地会迁移到对所学课程的喜爱,而且喜欢读书可以培养阅读能力,有了阅读能力,学习就会慢慢地变得轻松起来。
3、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
★你可以把孩子们带领到大自然中去,把各种花朵、声音、动作的极其细微的色调指给他们看,把人们的劳动作为一种创造活动展示在他们面前,并且让这一切都通过词、通过色彩细腻的言语反映出来。
——第十五条《怎样检查练习本》
自去年冬至以来,我和孩子们行走在“农历的天空下”,感受着每一个节气大自然的变化,在每个特定的节气里,诵读着属于这个节气的童谣和诗歌,词语和诗句逐渐变得有温度。孩子们沉浸在各种花的色彩与幽香中,跟随者二十四番花信风,行走在农历的天空下,节气逐渐走进孩子的生活,从节气由来到习俗,从农谚到诗词,敏锐地感受着物候的变化。立春日,在金黄色的迎春花里,他们去体会“朵朵张开小嘴巴,迎着春天吹喇叭”的含义,春分日,他们会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小麦开始拔节,柳树叶子变长,杨树穗子落完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立夏了,他们会敏感地发现这时候成了小动物们的聚会,体会到了“蜻蜓半空展翅飞,花间蝴蝶捉迷藏”的热闹。
下雪的时候,和女儿在雪中用手接着一朵朵飘舞的雪花,数着它有几个小花瓣,背起了儿歌《雪花》,读起了金波的《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在雪地里散步,听着脚下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吟起了蓝天的儿童诗《雪的话》,小路旁,快乐地堆起一个胖胖的雪人,看着雪人憨厚的模样,诵起了贾尼·罗大里的《雪人》……那个时候,女儿和我的对话那么富有童趣,说出诗一般的语言。原来个中奥妙竟源于此。
(三)以知性阅读观照自己的教学
铁皮鼓老师说:“教师的专业阅读,强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与实践相互贯通,在贯通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结构。强调让阅读通过穿越读者的生命来发挥作用。”这本书读到现在,只读了十六条,读起来颇为辛苦,但与大师对话的过程中,观照自己的教学,的确收获颇丰。
1、尝试相关主题拓展,做有温度的语文
走在课本里《多彩的春天》单元,孩子们感受着春天的多彩同时,我们的晨诵就徜徉在《神奇的窗子——美丽的大自然》,读着金波的《春天》,谢武彰的《梳子》,田地的《小雨点》,樊发稼的《风阿姨》……走在课本里《有趣的夏天》单元,孩子们被夏天的各种动物吸引的同时,我们的晨诵就带孩子们走进《神奇的窗子——有趣的动植物》,在顾城的《毛虫和蛾子》里嬉戏,在金波的《白天鹅》里静听,在樊发稼的《鱼儿》里嬉戏……多彩的诗歌,丰富着孩子们的生活,净化着孩子们的心灵。
2、尝试课内外相结合,做有广度的语文
(1)、课文《平平搭积木》
平平搭积木,
打了四间房子。
平平,平平,
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
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
一间给爸爸和妈妈住。
平平,平平,
还有一间呢?
还有一间啊,
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
给大家住。
(2)、晨诵:儿歌《分果果》
分果果
分果果,吃果果。
大的给奶奶,
小的留给我。
排排坐,吃果果。
你一个,我一个,
妹妹睡了留一个。
欢快的童声响彻教室,开心地拍着手,做着表演。双手一圈,大的给奶奶。小手一握,小的留给我。头儿一歪,双臂抱抱,嘘的一声,妹妹睡了——留一个。男生扮奶奶——“大的给奶奶,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女生做妹妹——“妹妹睡了留一个,真是我的好哥哥。”一遍遍,重复着一个美好的愿望。
“喜欢吗?”
“喜欢。”
“谁来说一说?”
“这个孩子真懂礼貌。”
“这个孩子很有爱心。”
“这个孩子很孝敬奶奶,还很爱护妹妹。”
“我也要向他学习。”
……
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
“老师,我想到了一个故事——《孔融让梨》。”我的眼神落在了第二排的位置,那个脸蛋红扑扑的小女孩——赵昕迪,手托下巴,若有所思,眼睛发亮。“孔融四岁的时候,朋友给孔融家送来一筐梨,兄弟们都抢先挑选大个的吃,孔融却在最后挑了一个小梨。人们觉得奇怪,问孔融为什么不拿大的。孔融说:“哥哥年龄大,应该吃大梨,我年龄小,当然应该吃小梨。”她的讲述一字一言,掷地有声。
良久,掌声响起。
(3)、阅读《三字经》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有几个孩子轻轻地背出了《三字经》里的句子。他们是张恒铭,杨捷,杨家栋,赵昕迪。轻轻念起这些句子,一遍又一遍。“孝于亲,所当执。弟于长,宜先知。”不需要解释句子的含义,不需要多余的语言,它们,在这个阳光和煦的清晨,就这么悄悄地,牢牢地,住进了每个孩子的心里。
(4)、儿歌配画
接下来的儿歌配画,课堂一片静谧,只听得到舒缓地钢琴曲在空中回旋,一张张小脸上写满了虔诚与凝重,他们的笔下正流淌着爱的曲线,渲染着爱的色彩。苹果树上,结满了红红的苹果,大的,小的,让人垂涎。手里的盘子,盛着又大又红的苹果,送到奶奶的面前。一间可爱的小房子,烟囱里还正冒着缕缕炊烟。妹妹躺在床上正睡得香,旁边的桌子上,那个苹果红的如此漂亮……
(5)、午读绘本《爱心树》
绘本《爱心树》呈现在学生面前。绿色的封面,苹果正从树上落下来,树下的小孩子,正伸出双手去接落下的苹果。
“……我没有苹果了。我没有枝条了。我没有树干了。真是抱歉,我希望还能给你点儿什么东西。”空气沉重起来,有孩子开始抽泣,逐渐蔓延,沉重的呼吸,几个孩子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
“我心里很难过,刚开始的大树有茂密的枝叶,结满了苹果,可后来,苹果没有了,枝条没有了,树干也没有了,只剩下一个树墩,我看着心里很难过。”
“我觉得大树很好。我要向大树学习,做个爱帮助人的好孩子。”
“我想起了我的妈妈。我就像这个男孩,大树就像我的妈妈,妈妈很爱我,我要什么都给我。我要好好学习,做个懂事的孩子,报答我的妈妈。”
“听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
一首儿歌。一幅图画。一个故事。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走入每个孩子的心灵,融化着每个孩子的心。
3、尝试借助节日资源,做有深度的语文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期盼的节日,这个节日注定会充满着欢声笑语,可是除了快乐,我想送给孩子的还有很多,比如阅读,比如感恩,比如思考。
(1)、第一个节日礼物——诗歌
玻璃和文字
金子美铃(日)
玻璃
看着空空的
透明透亮
可是
很多玻璃堆起来
就像大海一样蓝
文字
就像蚂蚁
又黑又小
可是
很多文字聚在一起
却能写出黄金城堡的故事
我们玩了一个‘玻璃和文字’的游戏。我选了诗歌的后两节,先是一人读,再是三人读,接着一排,然后一组,到两组,到三组,最后全班。起初学生还没什么感觉,可是越读越起劲,及至全班齐读的时候,那声势,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感受到了吗?”我问。
孩子们点头。
“感受到了什么?”我笑了,追问。
“老师,虽然一个文字很不起眼,但是许多文字聚在一起就了不得了,可以组成很美的故事,还能让我们学到好多知识呢。”王可若有所思。
“我觉得一个文字虽然很小,像蚂蚁,但许多文字能组成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不能小看某个微小的东西。”赵昕迪说道。
“哦,我们不能小看某个微小的东西。”我重复着。“你好像一个小哲学家啊!”
“老师,我想起了一句谚语:‘学习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张恒铭从中读到了积累。
是的,感受到了,感受到了积聚的力量,感受到了诵读的愉悦。
(2)、 第二个礼物——《六一阅读大礼包》
“我们聊聊,今天是你们的节日,你们最想得到什么礼物啊?”我问道。
“我想要妈妈给我买《木偶奇遇记》。”
“我想要妈妈给我买绘本,许许多多的绘本。”
“我想要妈妈给我买很多很多的故事书。”
……
接着我给孩子们推荐了“六一阅读大礼包”。“六一阅读大礼包”是校讯通公司为孩子们精心打造的百元“全营养小书包”,涵盖文学、数学、科普等多方面内容。一年级的大礼包里有8本书,分别是故事书《小猪当保镖》、《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木偶奇遇记》、《笨狼的故事》绘本《小绿狼》、《蚯蚓的日记》、《地球内部探秘》和《核桃山》。孩子们看着这么丰盛的营养大餐,真是垂涎欲滴呢!
(3)、第三个礼物——电影《小鹿斑比》
这是一只鹿的成长故事,从它刚出世不久一起讲到它成年。电影从小鹿斑比出世开始,学走路,学说话,交朋友,经历第一场雪,亲人的离去,爱情的到来,生命的转折……
“我爱我的爸爸和妈妈,我不愿失去他们。”郭晓彤泪眼迷蒙,她想起了斑比的妈妈为了救他,被猎人的枪给打死了。
“我要向斑比那样坚强,好好学习,读很多的书。”李毅林俨然一个小小男子汉。
“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像斑比那样勇敢面对,战胜困难。”
“我们要保护环境,热爱小动物,不让大自然受到破坏。”
孩子们和斑比一起经历成长,美丽的画面,春天的花,冬天的雪,大自然美丽,生命的繁衍,在这个儿童节的下午,深深地刻印在了他们幼小的心灵里。
(四)提升自己知性阅读的能力
专业发展,是一个辛苦的修炼过程。渴望专业发展的教师,必须穿越许多理论,才能最终清晰而深刻地把握教育,理解自己的学科。
自己以后阅读总的方向,无论读专业书籍也好,文学书籍也好,多和自己心灵做一对话,多写一些有思考的文字,或是对教材做出一些拓展或开发,扩大孩子的阅读面,更要加深自己知性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