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在团队中找寻自己的位置作文

2019-07-19 
在团队中找寻自己的位置——全国新教育种子教师研修碎感(一)我是在团队中受益的人,用吴正宪老师的话说,团队里


                            在团队中找寻自己的位置

                      ——全国新教育种子教师研修碎感(一)


我是在团队中受益的人,用吴正宪老师的话说,团队里的榜样或同伴会给我们以各种各样的外部刺激,使得我们快速成长。用新教育的话说,专业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当我们的成长印证了这些时,你的确会有同感。



比如读书,一个人默默地读书,与作者对话,与自己的心对话,固然是一种成长。但是会有自己无法攀越的高峰,在团队中和同伴的交流,看似有意无意地闲聊,很多时候能够对自己有所启发,对书中某些观点的理解也会更进一层。如果有更专业的引领,那么便会少走很多弯路,能够直奔目标。



比如教室,我们都知道教室是自己的命业,是生命的道场,但是如何守住,如何在教室里有所创造,如何使自己的这间教室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如何让生命在教室里共鸣?我们都知道要用课程丰富自己的教室,点亮一个个生命,但是究竟什么是课程,怎样开发适合自己孩子生命节奏的课程,我曾经迷茫和痛苦过。在我们种子教师的团队里,榜样的引领是使我走出这些狭隘的关键因素。



但怎样学习榜样?怎样聆听榜样的同时,发现自己的教室,使得这些能够带给自己一些启发?这次的研修营,飓风大姐的一番话足以让我们做长久地思考——



你要开展毛虫项目,进行儿童阶梯阅读,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寻找一个“先行者”,先亦步亦趋跟着走,直到你能够超越他,自己走得更快,更远,更深。



怎样超越?



用榜样来激励自己,不断成长。



坚持实践,跟随榜样行动,用学生来检验自己的行动,不断反思,不断地改进,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坚持不断地学习,学习哲学、教育教学理论、儿童心理学、本体知识等知识,并习为自身技能。



坚持在学习中灵活运用,不断创造,你就能走得更快,更远,更深。



这是经验之谈。

就拿飓风大姐的整本书共读分享来说,低段的绘本共读,强调故事就是故事,采用复述、写绘、续编的方法,重点在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低段的整本书共读,采用读故事、复述故事、画故事、演故事的方法,先不强调多美好的舞台效果,重要的是让孩子动起来,反思自己是否行动了起来,不是每天都在为自己找借口,寻找一些不允许的客观条件么?慢慢地,开始走入经典了,诸如《绿野仙踪》、《人鸦》、《时代广场的蟋蟀》、《西游记》、《小王子》、《影之翼》……是不是感觉自己的手不够疾眼不够快?拍不下所有的展示,看不够所有的过程。

看看飓风大姐所设置的导读题,没有老师自己充分的文本细读,能够把握住一本书的主题或者文本价值么?看看飓风大姐的鱼骨图分析,没有在网师里的学习,没有语文研课的功底,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么?看看飓风大姐在共读《一百条裙子》时,和班级生活和孩子们的生活相契合,这本书已经不仅仅是关于旺达和佩琪的故事,而已经成为了向日葵班孩子们的故事了,我们是否能够把共读真正地契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需要学习的的确很多,但是需要反思的会更多。榜样的引领,并不是要我们去单纯的模仿,而是在思考中创造,有没有适合自己班级和孩子的课程?



当然,还有宋新菊老师的一年级趣多多课程,大量的活动向我们扑来的时候,我们除了感叹,从中又可以思考些什么?一年级的课程该怎么入手?宋老师给了我的启示是:刚入学的孩子,我们需要让他们感知到校园生活的快乐,我们的课堂是色香味俱全的,在教室里,我们可以吃,可以玩,可以学习,可以像家一样温暖和快乐。我们的家长资源是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发动了每个家长的主动性,在丰富了课程的同时,也使得班级凝聚。课程资源就在身边,重要的是自己得会去挖掘,去发现。如果把宋老师的这些东西搬到我们的教室,合适么?每个教室都有自己的风格与味道,我们需要做的是借助榜样的做法来给自己以启发。



自然,我也会思考,这些丰富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会不会显得太多,太频繁,是不是每一个活动都能称之为课程?孩子们的学习时间是否能把握?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活动设置为一个主题,在一条线上做出横向或纵向的延伸?我们能否在活动的基础上寻找到更多富有文化内涵的东西?当然一些思考不一定正确,但是我还是觉得在聆听的时候,不能缺少的是思考。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