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你需要什么样的孩子作文

2019-07-01 
你需要什么样的孩子晚上回家我正在跟儿子吃饭,手机嗡嗡响起了,一个外地网友发来一条微信:“糊涂,你在吗?打扰
 

        你需要什么样的孩子

晚上回家我正在跟儿子吃饭,手机嗡嗡响起了,一个外地网友发来一条微信:“糊涂,你在吗?打扰您了吗?”

我放下碗赶紧回:“没有啊,刚刚吃完饭。”

朋友说关于家教方面想请教我一个问题。我心想我们都是学习心理学的同行啊,说不定你的招数比我还多呢。赶紧说:“不敢当,共同探讨啊。”

    谁知她问了一个很尖锐的话题:“你打过你的孩子吗?”

    当时我一脑门汗,看着正在狼吞虎咽吃饭的儿子,赶紧拿着手机换地方跟她聊:“以前经常打。”

    我的坦白不仅没有堵住她的话,反而她问得更多了:“因为不听话吗?”

    我回想下自己曾经的恶形恶状,孩子挨打,有因为淘气的,有因为弄坏东西的,有因为不抄作业的,有因为帮我找东西就在眼皮底下看不到的……总之,那时我的脾气随时会爆发,但是我只回了四个字:“各种原因。”

朋友并没有在意我的“冷淡”,反而开始真诚地说自己的事情:“我孩子七岁了,脾气越来越大,总是莫名其妙就生气了,我一说更气大!”

我松了口气,嗯,对我没有意见。于是我问她:“哦?你怎么说的?”

朋友回答:“我问她:你为什么生气?结果,我们之间出现裂痕了——刚刚打了她,一边打她一边顶嘴。”

我这时候看到她又生气,又内疚的状态。于是想:她需要我做什么?安慰她?告诉她打孩子是对的?谁家父母不打孩子?还是告诉她打孩子不对,不该打孩子?恐怕哪个都不是。

在迷茫中,我回道:“生气当然有生气的理由,也有生气的自由。你为什么打她呢?”

我讲完后发现,我的话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讲,我想这样对作为妈妈的她可能不公平。

果然她很激动:“她不尊重我,顶嘴,犯了错误不认错理由一大堆。太不懂事了!都七岁了!”

七岁的孩子需要多懂事呢?我看到一个充满爱意、期待和失落的妈妈,也看到一个开始有了自我的七岁孩子,那么孩子是怎么看待她的所谓错误呢?

我又问:“犯了错误不认错理由一大堆——是什么错误呢?理由是什么呢?”

朋友缓了口气,过了好半天才回过:“生活琐事例如洗过脸后不立即抹香香、说我太饿想立即吃饭、总是不穿鞋在房间内走来走去、好磨蹭等等……理由就多了:我想先吃点东西再写作业、我想先听广播再睡觉、……总之就是和我的想法违背”

我看了半天,觉得这些“错误”,好像是每个孩子都会犯。

要是洗过脸不立即抹香香就是错误,那么一个孩子一星期都不肯洗脸,两周不肯洗澡岂不要枪毙(我摸摸自己脑袋,想幸亏我妈妈那时候顾不上我们姐弟俩)?

要是说我太饿想立即吃饭就是错误,那么我本人估计第一个要挂牌子游街;

不穿鞋子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对于很多家而言是很风雅的事情;

至于磨蹭,我这个超级拖延症患者,就更不要说了……理由吗,我从网上下载的钱志亮的教育博客里面回家八步骤,其中一个步骤就是先吃点东西喝点水再去写作业,好像我指导得有问题啊?

先听广播再睡觉我倒没有这个“毛病”,但是我有看微信再睡觉的习惯,看来更错误……

我没有办法回应朋友的错误和理由,替女儿说话和谴责妈妈都不合适,所以我没有吱声。

过了一会,朋友问:“我说明白了吗?我表达清楚了吗?”

我当时一激动,看着她理由的最后一句话,心想,你说的太明白了!于是果断回复:“清楚了,就是,你需要的是一个机器人。”

难得这个朋友的涵养特别好。我能感受到她的失望和愤怒,但是她还是很有礼貌地回了两个字:“谢谢”然后再不吭气。

    我过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人家一个因为生气受到愤怒和内疚双重伤害的人来找你求助,你可好,用嘲讽的方式攻击对方,让愤怒更加愤怒。这算什么事儿呢?忽然间发现内疚感出现在我这里。我顾不上觉察自己的情绪,很快打了几行字:“如果现在还有人让你所有的事情都按照她的意见去做。你会怎么样?

“孩子七岁,有自己的想法了。不是坏事情。

“但是她的想法对,还是不对,那是另外一回事。

“给你发几篇文章,看一下。”

然后我发了几篇关于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的文章。

这段对话过去好一会,我还在想。她的话和经历,触到了我哪个按钮?一时间思绪纷乱。

首先我想到,当这个朋友问打过孩子没有的时候,我就把自己放在了被审问被指责的位置,我的防御心出来了。我失去了对场的觉察,

随后我意识到她可能是在教育自己孩子过程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我自己陷入了自己的情绪中。我对打孩子场景的回闪,其实对于我自己也是创伤性记忆,因为每次打过孩子之后,我伴随的都是深切的内疚感和无力感,挫败感。但是现在我庆幸我当时很坦白地说我以前打孩子,没有掩饰和逃避。

下面当她不再问我,而是说自己打孩子的时候,我的那种无力感和内疚感,使我立刻站在孩子一边,虽然也有觉察,想到这个朋友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但是我的回应还是站着孩子的角度,跟她是对立的。

当她说出孩子的一系列“恶形恶状”的罪状,我完全丧失了中立立场。对对方,也是对自己的评判到达了极点:“总之就是和我的想法违背——那你需要的就是完全按照你的想法的机器人,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念头的女儿!”

在这个对话中,我被自己的情绪牵动着,时而有觉察,时而陷入,对对方的情绪和需求有一定觉察,但是我因为自己的情绪在里面,应对是机械的。

甚至在我开始写下这篇题目的时候,在我思考的时候,还在想现在的孩子多么可怜,小时候希望他们非常听话,到大了又要求他们能够有创新精神创造力。而妈妈又希望孩子长大,又希望孩子懂事,而所谓的懂事就是听话——诸如此类的批判性思维云涌而来。

我现在想,我经历这么多,学这些,是为了什么?当朋友来求助的时候,我能给她什么?我不能决定朋友成为什么样的妈妈,但是我至少可以让她下一次做的好一点吧,少一点内疚感和挫败感,也许这个是我自己的需要。但是这个我没有做的。此刻我体会的就是内疚感和挫败感。写出来,发给朋友,让每一个有类似经历的妈妈跟我一起体会一下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