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对数学学习中的几种好方法的反思 作文

2019-05-19 
大块头有大智慧,好学生有好方法,学习是相互的,好学习方法是大家的财富,有经验的朋友都相信:多学习、多交流
 

大块头有大智慧,好学生有好方法,学习是相互的,好学习方法是大家的财富,有经验的朋友都相信:多学习、多交流是提升自己的一条捷径。下面的几个方法是我的几个朋友从与众多优秀生的几次访谈中得来的,中间也加上了个人的一点思考。正所谓“宝剑无锋,大巧不工”,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却是众多优秀学生所共有的秘诀:

 

1、重视基础知识掌握

 

主要表现:“以本为本”,注意反复研究课本上的概念、定理和例题。

 

反思:“以本为本”是一种抓主干的方法,有利于在纷杂的知识点中提纲挈领的开展学习。从编写的人员和出版的目的而言,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数学教材的专业性是在数学辅导书之上的,数学的本质是逻辑而不是计算,研读教材最能领悟数学学科的整体逻辑和思维方法,而辅导书为迎合用户的短期需要,大多是单纯的从做题和应试的角度编撰,对数学学科本身缺少整体感知,所以有些内容看似说的很有道理,却很容易造成依赖心理,造成学生只会算题不会推理,只会记忆不会思考,其实是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解决困难的能力和意识,特别是正处于思维成长期的少年儿童,有些急功近利式的“招”甚至容易把学生引向思维畸形。

 

2、重视公式定理的过程推导和创新

 

主要表现:重视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希望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喜欢总结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善于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

 

反思:鉴于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中学数学课程中有相当的部分是不适合让学生去追根究底的,因而在教材中产生了大量纯粹告知性质的“性质”和“定理”,所以中学数学学习中,困扰师生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能使学生在不了解问题的出处背景、不了解整体的学科体系、不了解该知识点在数学体系中的地位的前提下,“深刻”的理解这些“性质”、“定理”并形成实际做题能力。这也是中学数学长期停留在算的阶段而在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不足的原因,其解决方案尚需教材编撰者们再下一番心思。

但是如果学生在每学习一个阶段以后,能够回过头来将知识做一个梳理,做一些归纳和反思的工作,将缤纷琐碎的知识点联通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则实际上就已经超出了中学“学”数学的水平,而是在“做”数学了,学习的质量自然非同常人。

 

双向推导法是重视学习过程的一种具体做法,数学的本质就是基于定义和公理的不断演绎,这种学习数学的方法实际上是抓住了数学的学科特征,其效果不言而喻是自然的,我们所关心的是要深入了解这种方法产生的原因,以便更好的向更多学生推广,因为正是这种思维,提前造就了学生的这种好方法。

 

3、重视学习方法的及时调整

 

主要表现:善于借助常规考试以及各种测验的机会,发现自己的学习漏洞和薄弱环节,并针对性的调整学习策略,不断的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明确努力重点和方向。

 

反思:学习有重点、有目标、有方法、有思路是优秀学生最大的长处,越优秀的学生在这一方面表现越出众,数学这门课有自己的特征,即数学的知识是一个网状的系统,如果各个“节点”都能打通,就能实现系统的自我推演和不断丰富,反之,一点不通就会影响到关联知识点的学习质量,有一些问题就会在这里积攒,时间越长,学过的东西越多,问题就越积越多,积重难返,形成痼疾。

 

纠错法其实就是一个反复测试自己的薄弱环节并作为下一阶段学习重点的过程,小说《明天战争》中的主人公常说的一句话是“问题解决了多少、战斗力就能提高多少。”最薄弱的地方是提升价值最大的地方,这和做其他工作的道理是一致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