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学习模式,可有的孩子缺少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成绩一度下滑,从而丧失了学习动力,“如何保持初中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成了众家长关注的话题。
孩子升入初中后,很多家长迫于自己能力有限而不得不采取放手的教育模式,每天只能为孩子做些后勤服务工作。万物都有它的内在联系,我们不妨用心观察,在“服务”上做文章。
用周到的服务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儿子升入初三后,先后开设了物理、化学课程,因早期介入(儿子上小学时通过课外阅读对物理、化学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使得儿子在物理和化学的学习上驾轻就熟。可有时我发现儿子存在轻敌现象,常常在做题、测验时犯一些低级错误,每每大意失荆州,事后又常为此叹息。为了让儿子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我找来了酒精灯、试管、烧杯,儿子没事就爱“捣鼓”一番,通过一次次简单的实验,让儿子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所在。光学中的“折射成像”是个难点,记得儿子那天的物理作业写的特别晚,还不时在纸上勾勾画画。我从百度中搜到“折射成像”的视频,又找出家里一款老式调焦照相机,与儿子一起琢磨成像的原理,儿子竟然通过预习画出了图像,第二天又通过学校的实验课加深了印象。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点滴进步。儿子升入初中后,数学成绩一直在103-106分之间徘徊,从儿子的眼神中我感受到儿子的失落,有时还真后悔当初没有强迫儿子学奥数。我努力掩饰自己的焦虑,一直安慰儿子“立体几何是男孩子的强项,你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特别强,妈妈相信你升入初三后会越来越优秀。”也许是我的暗示传递给儿子一种力量,初二下学期儿子的数学有了新突破(107分),终于打破了自己的记录。“儿子,看来你在数学上还是很有潜力的,你属于厚积薄发型的,加油!”儿子把父母的赏识当成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初三上学期又有提升(113分),这一次次的进步让儿子看到了希望。寒假期间,儿子几次遇到疑难问题,我建议儿子参照答案,“不,我想自己攻下来!”二十分钟后,我听到儿子发出“我终于胜利了!”的欢呼声,我及时为儿子竖起了大拇指。上周数学测验,儿子的数学成绩再创新高(118分),虽然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可从一次次的分数提升中,儿子找回了自信,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了。
用展示的机会固化孩子的学习兴趣。语文和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多听、多读、多写的同时还需要多多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儿子不喜欢命题作文,却喜欢写一些时事评论性的文章,每次单位进行征文比赛,我都把儿子的作文整理、打印、上交,一份份小礼物让儿子体会到耕耘的喜悦,儿子借用生物术语撰写的《人体瓣膜引发的启示》从儿童的视觉对油田的发展建设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文笔细腻、构思新奇,获得了油田组织的“颂歌献给党”电视文学作品征文优秀奖,112篇获奖征文中唯独儿子一个中学生,颁奖会上评委老师的点评对儿子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儿子参加的英语辅导班即将结业,老师给优秀的学生一次授课的机会,这次不同的是让学生试讲新课,儿子与另外两名女生报名应试。我与儿子一起上网搜视频、对照课本找语法点,协助儿子备课,并鼓励儿子——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你就是最棒的!
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孩子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实践证明,当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油然产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持久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得到保持、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