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一期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数学调研试卷分析
舞钢市第一初级中学 陈智慧
一、基本情况
全校参加考试的考共271人,最高分100分,共5人,80分以上累计95人,60分以上累计171人,最低分9分,优秀率35.05%及格率63.09%,均分64.77分。
二、试卷简析
本试题作为一份九年级数学期中检测试题,试题难度中等偏上。试题既注重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全面考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判断、分析、理解、应用等能力的考查.覆盖面广,同时又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引导,对下一阶段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力求渗透新课改理念,关注中考命题方向,逐步实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过渡,是一份较为成功的试题,但学生好像不太适应,成绩并不太好,同时题量较大,学生感到时间较紧,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做完。
三、答卷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题,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虽然基础,但注重了实际,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得分率在65%,错误出现得较多的是第2、4、5、10小题。第2题,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角的关系不能全面理解,进行分类讨论,从而导致错误;第4题,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掌握不牢,导致丢分;第5题,学生对图形的折叠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有机体,运用知识方面缺少灵活性而失分;第10题是运用整体代入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没有认真分析题意,看不出整个题的前后联系,同时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平时老师讲过的知识没有掌握,而成为填空题失分最多的一题。
第二大题,选择题,知识涵盖面广,有较强的灵活性,得分率在52%左右,主要是因为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掌握得不深入;第11题,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不知如何运用,从而导致错误;第15题,部分同学虽然知道运用根的判别式判别的根的情况,但却没有选出合适的c的值,失分较多,也很可惜;第16小题对图形中不规则的阴影面积不知如何去处理,也反映学生对正方形的性质和特点理解不过透彻,错误较多;第17题是增长率问题,大部分学生是知道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但在处理有关数据时,出现失误,应该填10%,却填成了90%;而第18题,却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好像也有思路,却总是做不出来,而不知道要再认真读读题,调整思路,所以成为全卷失分最高的一题,好多学生不能得满分,就是因为它,主要是对矩形、等腰梯形相关知识掌握不熟练,不全面,同时对辅助线的运用也不熟练。
第19题的四个小题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本该是送学生分的,可学生不是这里计算错,就是那里丢东西,不知开方化简,后来与学生谈心问及这一点,他们都说是因为填空18题耽误了时间,就慌了,本该会的题目却错了,和后悔,由此说明学生的考试策略运用得不好。
第20题,证全等、求度数,应该是很简单的,然而竟有50%以上的学生没得满分,主要是学生的思路不清晰、书写过程不严谨导致的;21题是一个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本该设出未知数后正确地列出了方程计算,然而出现了设的未知数与方程不一致,而失去分;第22题文字证明题,失分也较多,主要是有问没有答,没有写已知、求证;第23题,关于x的方程,都知道用根的判别式,可在是大于或是等于0上出现错误,而第(2)问取值时,大部分都取1,也对,然而没有取0好,求解时麻烦而出错; 第24题,得分率为48%,学生害怕几何,看到几何如临大敌,没有清晰的思考过程,此题不能直接证明D点是BC的中点,先证明三角形AEF全等于三角形DEC,再运用等量代换证明;或是运用平行四边形来证明;第(2)问,有些同学对题目分析不够,没有看清题意,以致判断不出四边形AFBD的形状,证明时,思路不清晰,不能用直角或者对角线相等来证,第一问比较简单,第二问相对就比较难了,答案也就各不相同,平时还是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部分同学看题不仔细,导致错误。
四、思考与建议
本套试卷我认为曝露出学生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基本概念不清
2.运算能力较差
3.审题不清
4.做题不规范
5.分类讨论题掌握较差
针对试卷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下一阶段教学的需要,特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加强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提问和检测,切实把平时测验与期末考试成绩一样对待,同时寻求家长的支持,把基础知识的掌握落实在每一节课、每一天。
(2)、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落实,分层推进,让各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避免“遥不可及”和“索然无味”两个极端的无效现象出现。以落实到学生心中和卷面为标准,不因教师讲了多少而论成败。
(3)、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规范解答。教师的例题要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的作业要坚持给以批注和改正,增强规范性。力争做到学生答卷会而对,对而准,准而全(得分全).
(4)、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训练。有的题目多出现叙述较长的试题,不少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就是缺乏阅读分析能力。
解决的办法是:当一个数学问题抛出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读一段或一句,然后根据这句话联想会有哪些结论,接下来再让学生读下一段或下一句,在这一段中又能联想到哪些结论,再前后联系思考(有时需要学生画画),这样下去就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信息,并能把综合性的问题逐步分解,逐步解决。这样,读题严谨了,思考的积极性慢慢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逐渐多起来。
(5)在平时的讲课中,要按照精选范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现方法、总结规律,通过做变式练习题的训练和落实,矫正巩固,使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引导学生多想问题,寻找突破口,抓住关键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数学思想的应用,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做到思路清晰。
2010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