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对话心灵作文

2019-04-01 
对话心灵——读铁皮鼓《冬去春又来》琐记(三) 今天读完铁皮鼓老师的《冬去春又来》。应该说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手
 

 

对话心灵

——读铁皮鼓《冬去春又来》琐记(三)

 

今天读完铁皮鼓老师的《冬去春又来》。应该说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手记。但因为这种真实,看后很长时间不能平静。铁皮鼓是个比较内敛的老师。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不适合当班主任。我想他所说的班主任,是那种他称为“妈妈式”的班主任。他的文字中时时透露着苦恼,透露着焦灼,透露着无奈,可是更多的,却是自己的反思,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进行审视与追问。

铁皮鼓是个有思想的老师,和李镇西在同一所学校,并且亦师亦友,但他坚决避免自己做李镇西第二,他要做属于自己的教育。日志之始,他给我的初印象是极爱讲大道理的。讲道理,是因为他想把学生和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他想要做到真正的民主,他想让学生在自己心中有属于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但事实告诉我们,他失败了。学生在随笔中写道:“我还记得,我们班主任给我们谈了很多,围绕着民主和新教育,他说了很多我以前的老师不可能说出的话,我很兴奋。可是,现在我很失望,我觉得班主任和以前的老师一样唠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他在日志中说道:“说教是无用的。”曾经一度,他显得格外无助,甚至很有挫败感。但意识到这一点,却正是他专业化的起点。他逐渐意识到,简单粗暴的道德评判不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他不断地和孩子们谈话,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逐渐由单方的说教走入和学生的对话,也因为对话,那些曾经深深困扰过自己的学生,渐渐地露出了另一面——玩世不恭后面的软弱无助,冷漠孤傲背后的热情谦卑,极度自闭背后的渴望沟通,虚伪自私背后的人性之光……这是一种姗姗来迟的对话。我也逐渐感受到眼前的明朗,似乎有微弱的光线逐渐穿透笼罩的云层,然后扩散到我的心中每一个角落。是这种对话的方式,让他和他的学生都重新发现了或者正在重新发现自己。我从这本看似失败的班主任手记中,也欣喜地看到了他走向这种觉悟的路径。

铁皮鼓是在记日志,和学生随笔交流沟通,以致自己不停地反思中,逐渐进入了学生的心灵,逐渐由单方面的灌输提升,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走向了对话。在对话中,师生必须相互理解,理解对方的观念、行为,然后不断地进行交流,沟通,再交流,再沟通……我们会有异议,高中生心智几乎达到了成人的成熟,这种方式或许行得通,但是,小学生那么单纯,他们也会有双面的自我么?运用交谈,随笔的交流可行么?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我们才不懂得孩子,一个孩子从脱离母体,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年龄无关。而我们习惯了唯我是从,习惯了用自己的标准把学生培育成品学兼优的人。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尽自己所能使每个孩子成为自己。

走进学生心灵,和学生对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铁皮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产生了迫切地充电的愿望。在这一年中,他购买了大量的图书并阅读了其中的一部分。每次在看学生自习的时候,他就会在教室里静静地读“世界与教育新理论文库”中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在读的过程中,他就不断地在想自己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面对失败,他很感激。他说这一学期的教学比他前10年的教学总和都更让自己明白什么叫教育。他逐渐明白,老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老师。老师的专业化应该首先指一种人际沟通的能力,其次才是知识能力。

走过的路,无论成功,或是失败,总有它的价值。在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的时候,会突然发现,原来隐隐作痛的地方,居然都孕育出了珍珠。看别人的书,听别人讲的故事,其实主角却是自己。思考才会让我们不去复制别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是和学生一起共成长的。真实的教育实景永不复现,你你可以描述它,但无法重现它。相信我们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写出属于自己和自己学生的书。感谢铁皮鼓。感谢这本真实的书。(2013.1.28)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