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走错门啦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教学反思
本周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我为每节课设计了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等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交流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在充分的交流、思考过程中内化、理解算理。“实践出真知”。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效突破,重点得以解决、巩固。
然而给我惊喜更大的却是,练习环节。我出示了以下几道小题,要求学生用分成的方法计算。
69+3= 27+60= 78+3= 86-5=
3+69= 27+6= 30+78= 86-50=
对于“27+60=和27+6=”我问学生:“针对第一个算式应该先算谁?再算谁?”“先算20+60=80,再算80+7=87”。“为什么?”有的说:“十位加十位,个位加个位”。也有一些孩子说:“前面加前面,后面加后面”。我没做评价,出示了“27+6=”问:“2和6可以相加吗?”“不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喊道。“不是前面加前面吗?”我追问道。“前面的2是2个十,后面的6是6个一,所以不能相加。”突然一个声音高喊道:“那样就走错门了,个位和十位就走乱门啦,就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这一声让我心里暗暗吃惊,多么形象的描述。于是我不自觉的朝那个孩子(杨一川)竖起了大拇指,并迅速奖给他一张最会描述优点卡,并命名这种提醒为“一川提醒”。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孩子们干脆摈弃了“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的繁杂叙述,直接换成了“那就走错门啦!”从孩子的表情来看,他们很是佩服这句话的发明者,这句话让他们一下子从懵懂中恍然大悟。接下来的练习中,孩子们竟很少出错。只要老师让他们说说组成,很快就会明白,“哦!走错门了。”然后一下子蹿到讲台上改错。
这不禁让我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