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进步(一)
孩子太喜欢读书了,尽管现在是九年级,面临着中招考试,人生第一次大考,但他看来倒不紧张,每日都与课外书为友。近一段时间孩子在读《三国演义》,虽然这本书下面有注释,可有些生僻的汉字还是让他费解。中午吃过饭,他依旧拿起书来读。他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妈妈,‘愤怒的愤’去掉左边的竖心旁是个什么字?”我一听就说:“读bì。”
“那你说‘虎贲’是什么意思?”孩子又问。
这一下我可说不上来了。不知道咱就不知道,这不丢人,我赶快打开电脑,上网查阅。网页显示是这样的:
1.贲 [bì] 文饰,装饰得很好:~临(贵宾盛装来临)。
2.贲 [bēn] ①奔走,快跑。[虎贲]古时指勇士。②姓。
唉,我差点误人子弟。这是一个多音字,不同的语言环境当中读不同的音。看来,我武断地告诉孩子读“bì”是不对的,必须要结合具体的词语,表示的意思,确定该字的读音。及时纠正,孩子知道了这个字在这个地方的正确读音。
借此机会,我与孩子一起对出现“虎贲”的句子也进行了深究。文中写长史董昭进曹操曰:“你道哪九锡?”下面有备注。车马、衣服、乐悬、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
我们又对这九锡来了个深刻地理解。锡,在古代通“赐”字。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这些礼器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 。
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lù 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黄马八匹。其德可行者赐以车马。
二曰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xì,鞋)一双。 能安民者赐之。
三曰乐县。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亦作“ 乐悬 ”。
四曰朱户。指红漆大门。 民众多者赐之。
五曰纳陛。有两种说法。一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贵宾专用通道。二是阶高较矮的木阶梯,使登阶别太陡,这两种说法都不甚具体。能进善者赐以纳陛。
六曰虎贲(bēn)。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能退恶者赐虎贲。
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 能征不义者赐之。
八曰斧钺。 能诛有罪者赐之。
九曰秬(jù)鬯(chàng)。指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孝道备者赐之。
我和孩子还对一些曾接受九锡的人进行了收集:
1.王莽被汉朝授九锡,后建新朝
2.其子曹丕建立曹魏
3.孙权名义上降曹魏被授九锡,数年后称帝建东吴
4.司马昭被曹魏授九锡,后来其子司马炎建晋朝
5.晋惠帝加赵王司马伦九锡,司马伦矫诏晋惠帝禅位,自称皇帝,专惠帝为太上皇
6.晋惠帝复辟,大封功臣,齐王司马冏功居第一,封为大司马,加九锡
7.西晋陈敏自加九锡
8.前赵刘曜遣使拜石勒为大司马大将军,加九锡,增封十郡,进爵赵公,次年石勒建立后赵
9.石弘授石虎九锡,石虎之后篡位杀死石弘
10.后秦文桓帝姚兴,册封藩属谯纵为大都督,相国蜀王,加九锡礼
11.北魏孝明帝元诩追加元澄九锡
12.北魏节闵帝元恭追赠尔朱荣假黄钺、相国、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晋王,赐给九锡
13.桓玄被东晋授九锡,后称帝建楚国
14.南梁豫章王萧栋给侯景加九锡,封为汉王,同年侯景逼萧栋禅让
15.南朝四朝(即宋、齐、梁、陈)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曾从前朝受九锡,然后创立新朝
16.东魏元善见追赠高欢为相国,进爵齐王,备九锡殊礼,后来高欢之子高洋篡位建立北齐
17.杨坚从北周接受九锡,后建立隋朝
18.李渊从隋朝接受九锡,后建立唐朝
19.王世充要求隋朝皇泰主杨侗给予九锡成功,后废杨侗自立为帝,建郑国。
这样一来,孩子阅读时不仅仅是读书中的文字,更从读书中受到更多知识的陶冶。相信这样的阅读,带给孩子的将会是一生的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