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的爱
那天晚上,王玉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询问孩子近期在校的表现。末了,她说:“赵老师,军的妈妈在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写得非常感人!我看后都被感动了!您看到了吗?”“哦,是吗?我最近因为工作稍微有点忙,电脑也中了病毒,不好上网,所以有几天没上网了。行,我有时间去看看。好,再见啊!”“再见!”放下电话,我不禁想到了那个军......
那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孩子:平时很爱说话,却总是含混不清,甚至有那么一点结巴;上课举手相当积极,回答却总是驴唇不对马嘴;写的作业,就像大战后的战场,又脏又乱,一片狼藉......上课的时候,他会扭头、说话、搞小动作。听课的时候,又是那么积极地举手。而一旦让他站起来发言,他就会晃着脑袋说一些“那个,老师,是不是......”之类的话,让你不知所云。下课后,他也像其他同学一样,爱围在老师身边,跟老师说说话。这时候,周围的同学就会像在课堂上听他回答问题时一样对他说:“你说的什么呀?根本就听不清楚!”他呢,不管不顾,仍然自顾自地说着只有他自己才明白的话——瞧,他就是一个这样的特殊的孩子。
后来在家长会上见到他的妈妈,听他的妈妈讲, 这孩子自幼就好动,自制力比较差。他的妈妈对他的教育是费劲不小,见效不大。为此,他的妈妈伤透了脑筋。这个学期开学以来,已经两次作文了,他却一次也没有交过。第一次上完作文课,全班学生中就他没交作文,跟他要,他却说写到了拼写本上。我拿过来一看,真是非常生气:内容既不符合要求,句子也不通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书写又脏乱。我就让他回家后接着写,可第二天再给他要作文的时候,他干脆连作文本也找不到了----瞧,他就是这么一个孩子!
其实,这个孩子也有很多优点,比如善良,比如诚实,比如热情等等。可是,在工作比较忙,或者心里比较烦的时候,尽管克制着自己,在教学中,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却不免受着情绪的影响,多着一份急躁,少了一份耐心,自然也包括对军。
下午放学后,我在办公室里,打开了军的家长博客,看到了他妈妈写的博文——《孩子,妈妈想对你说》。我静静地读了下去,读完之后,不禁为之动容。文字里那种殷殷的期待,那种又爱又恨的深情,无法不使我动容。我的心里,更有一种难堪的愧疚:孩子,心里肯定也不会感到太多的快乐,而我,如果对待孩子能够再多那么一份耐心,也许,孩子就会多一份幸福,多一份快乐……
于是,这个星期三又一次写作文的时候,我跟他说:“军,你的作文本怎么会找不到了呢?再回家找一找,好吗?”他点点头说:“行!”“你会不会回到家就忘了?”“不会的,老师。”“那,咱俩拉钩?”“行,拉钩!老师,我绝对不会忘的。”再见到他的时候,他手里拿着一个新的作文本,说:“老师,那个作文本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了。我买了一个新作文本,和咱们学校的作文本差不多,就是少了‘濮阳市昆吾小学’七个字,你看行不,老师?”“行。你没有忘记老师交给你的任务,说话算数。老师喜欢你!”那个孩子晃晃脑袋,咧着嘴,笑了——你瞧,这孩子又是多么地容易知足啊!
以后,课间的时候,他还是喜欢围在我的身边,说着“ 那个,老师,是不是……”之类的话,仍然是那么地含混不清,让你听不明白。可是,我再也不允许孩子们嘲笑他了,我再也不会不耐烦地对他说“去,外面玩吧”。他说话的时候,我会像听其他学生说话一样,听他说话。听明白了,我会跟着说上几句,并夸奖他说话清楚。即便是有别的同学说话,他在一旁自顾自地说的时候,即便是他说话含混不清,以至于我没有听清的时候,我也会做出一副听得津津有味的表情,并时不时地插上一句“哦,原来是这样的……”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是的,有的时候,糊涂,也是因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