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善于借“力 ”
昨天,一位家长谈话时对我说:“张老师,我发现我儿子说话时的神情越来越像你,原来没有,近来越来越明显。”
听完后我哈哈大笑。
“是呀,他们天天和我在一起,潜移默化呗!”我解释到。
“孩子还说,我和你的教育方法不一样,老师叫他的名字时是沉重有力的,妈妈却显得力量不足。”家长又说。
“这大概是男女有别吧。”我补充着。
家长还说,孩子越来越难管,管得越严好像反抗性越强,不管吧又看不惯,家长很是苦恼的样子。
听着家长的诉说,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这位家长的诉说并非个例,其实,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感受:低年级时孩子很听话,一上三年级什么都不好管了,说什么都不听,说多了孩子还嫌唠叨。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中年级是孩子性格发展的一个过渡期,他们会表现出自我意识强、善于模仿、情绪不稳定、带有叛逆性等特点。教育子女的要懂得这一点,引导得当,孩子可以平稳向高年级过渡,如果方法过于简单,不仅会适得其反,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更难教育。
孩子到了三年级出现这些情况其实是十分正常的,是孩子长大的一种体现,做家长的大可不必害怕。
我把这些给这位家长一讲,她顿时若有所悟。
“那我该如何教育他呢?”家长继续问我。
“孩子之所以这时候对老师有这么强的模仿性、依赖性,说明他对老师怀有一种敬畏感,这种敬畏感可以产生很强的号召力、影响力、引导力,甚至无条件的服从力。你完全可以利用我们的这一“力量”,在你对他实施好的动机时,比如:让他讲卫生、让他多读书、讲礼仪时,如果他不听,你可以随时与我取得联系,借我们的“力”,我和你一起做他的工作。
你还可以把孩子在家的不良表现悄悄告诉我,我会在班里适时地做工作,不动声色地让他改正自己的不足;但如果他做得好,也请你告诉我,我会在班里放大它的优点,比如他字进步了、帮你你干活了,这样孩子既可以扬长避短,你又可以少费很多口舌,您不妨一试!”
“噢,这是个好方法!只是,这样会多打扰老师您了,本来工作就忙,下班了还得麻烦你,多不好意思呀!”家长觉得似乎不妥。
“哪里,只要孩子能进步,我们也很高兴的。没有一位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进步会觉得麻烦的,放心吧!”
送走了这位家长,我心里真替她高兴,她能够在合适的时机主动接触老师,询问教育孩子的良药,避免走更多的弯路,这位家长是明智的。
是呀,在孩子面前,在某个特定的阶段,既然老师有这么一种特殊的“神力”,家长朋友为什么不借用呢?
家长朋友,借力省力,为何不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