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学有所获作文

2018-09-02 
学有所获——2014 国培总结2014年10月8日到22日,我有幸在洛阳师院接受了为期半个月的国培计划短期培训。这次培
 

 学有所获

——2014 国培总结



2014年10月8日到22日,我有幸在洛阳师院接受了为期半个月的国培计划短期培训。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充电,是一次视听盛宴,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提高机会。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



一、理念的转变



洛龙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张胜辉校长,是第一位给我们作报告的专家,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我们深深的敬佩,他对教师的培养方法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他培养教师都是两个人一块培养,让这两位老师吃住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他的这一方法,真好弥补了“独学无友”的缺陷。两个老师在一块互相帮助,肯定会进步的更快。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在班级里设置的一帮一小组,刚开始还有一定的效果,时间长了,效果越来越差,是不是因为我们设置的小组,这两个同学差距太大了。不能产生共鸣,效果才不理想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把程度比较接近的孩子们编排到一个学习小组中,让他们互相帮助,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请教小组长。也许这样的小组编排方式会带给我们惊喜的。



张校长还说,你想像草一样的活着,还是想像树一样的活着?相信大家的回答都是后者。对,我们只有像树一样的活着,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取得相应的专业地位,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当我们在别人眼里可有可无的时候,何谈专业尊严?所以,我们都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追求事业的高度;敢于在逆境中迎接挑战,追求理想的高度;敢于在成长中孜孜追求,增加人生的厚度。更愿意在成功中不断奋进,追求境界的深度。敢于在平凡中执着前行,才能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二、方法的转变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自认为朗读水平还是可以的,可是听了洛阳师院孙志隆老师的课,我才发现,在朗读方面,我的水平还差得远呢。特别是朗读中的虚实结合技巧,我以前根本没有注意过。虚声朗读与我们说的美声唱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我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也曾经使用过这一朗读技巧,例如朗读抒情句和感叹句的时候。可是,从来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课文中的哪一句究竟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这样朗读能表达什么样的效果、在以后备课时,我一定要更加认真细致,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增强自己声音的感染力。



洛龙区第二实验小学的现任校长张艳芬,给我们讲了捕捉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点的方法,她告诉我们,在一篇课文里含义深刻的词句,关键段落、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可以成为一堂课的训练切入点。关于标点符号的奇妙用法,我以前确实留意过。例如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讲评学生的作文时就有意的表扬写语言时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同学,并把他们的优秀日记拿出来展览。三年级上学期,我们正式学习冒号引号的用法,这时,我就把提示语在前、在中间、在后面的三中不同句子分别制作成课件让学生读过之后认真观察,在这三个句子中,标点符号有什么不同的用法,你能再说一个这样的句子吗?高年级的作文讲评课上,也有意识的表扬语言描写要形式多样的同学。进过这样的循环练习,学生对冒号引号的用法技能掌握的比较牢固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一定会尝试更多的语言文字训练方式,更加注重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培训期间,我们有幸听了余映潮老师的两节课,不由的发出这样的感叹,余老师的课堂是大气的课堂、是挥洒自如的课堂、更是有针对性的课堂。其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余老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于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不仅具有评价功能,更具备指导性和提示作用。就像一节课课前的导语一样,仅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在“品味一种写法”的教学环节,余老师先让学生读描写观潮人群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在这里写“观众”目的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写观众是为了衬托潮的壮观。于老师马上表扬说,“他用了一个很吸引人的词······”同学们一起说,是“衬托。”于老师说:“对,衬托一词用得好,写人群就是为了衬托潮的壮观,我们要明白这种写法”同时,余老师还不时地提醒学生要及时做笔记,同学们做笔记时,他还说了这样的评价语言:“我刚才在下面发现了这样两种学习方法,有的同学把咱们的总结的重点词语都写在题目后面了,而有的同学则把他们写在课文里的不同地方。显然第二类同学最用心。”于老师的这句话不禁夸奖了用心做笔记的同学,还教会了其他同学该怎样用心听讲,怎样做笔记。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余映潮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驾驭课堂的能力和高超的艺术。虽然我们该向余老师学习的方面很多,但是课堂评价语言却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三、心态的学习



这次国培,还请来了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他不仅讲了公开课,还为我们做了报告,他已经67岁高龄了,对语文教学研究依然情有独钟,对各种文体的教学依然孜孜不倦的进行着试验和总结。他的许多文章都是在大年初一写的,因为他平时的日程安排的太满了。尽管如此,它呈现给我们的依然是精神饱满的学者形象。没有博大的胸怀,没有对教育事业深情,这一切又是多么不容易做到呀。余老师身上,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但是我认为最值得学习的还是他乐观上进的心态。另外,张赛秦老师,刘强教授都是有所建树,却依然谦虚执着前行着的老师,他们力求上进的精神永不自满的状态,对我来说,都是无声的榜样。



向名师学习,该学的何止这些?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