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真好》教后反思
马淑杰
《“红领巾”真好》是一篇有趣的儿童诗歌,用简单的一句诗歌号召孩子们增强爱鸟护鸟的意识,让孩子们从内心真正爱上了大自然。整篇课文大部分都采用拟人的手法,尤其是课文用图片结合文字,让学生们眼前展现出一副轻松活泼的可爱画面,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歌。
本文来自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而如何让孩子喜欢语文,走近语文,品味语文就成为了教学的重点。一开始进入课堂,我就让学生们低头看看自己胸前佩戴的是什么?然后告诉他们红领巾的含义,这样孩子们首先就知道了红领巾代表的就是少先队员,为最后的解题做了铺垫。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红领巾,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等。这样的点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开始兴致勃勃地学习课文。
根据学生特别和本文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学会聆听,体验感悟。
课文一、二两节讲述的是清晨小鸟的快乐、活跃,第三节是写红领巾的爱鸟行动。如何把文字转变为学生的快乐,就成为本课的重中之重。我利用低年级的学生善于听的特点,在讲课文时,我总是先让学生听,无论是小鸟的叫声“叽叽喳喳”还是小鸟拍动翅膀的声音“扑棱棱”,我都是用声音让学生先猜一猜,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最后让学生学一学,整个过程中,都体现了小鸟的可爱和活跃。不用我讲解,孩子们已经很成功的感受到了课文对小鸟的描写,学生活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就高涨了。
2、多样朗读,品味文本。
全诗分三个小节,结构相似,并且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语言活泼形象。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诗歌易于朗读和背诵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比如,学生集体读,个别读,自由读,分组读,范读以及老师和学生合作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熟悉课文内容,对理解课文和背诵课文都很有好处。教学中我还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激发学生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中去。在学习小诗第三小节的时候,我出示了几张受伤小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小鸟的可怜,激发学生对捕鸟人的厌恶,同时也就增加了学生爱鸟护鸟的决心。然后用“放鸟巢、插木牌”等词语,让学生感悟“红领巾”的爱护小鸟的决心,体会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3、自主识字,观察后写字。
低年级教学是识字、写字、阅读和习作的重要体现。因此,除了让孩子们踊跃读书,我还让学生们自己识字,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字,比如、古汉字识字、猜字谜、熟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联系实际等。尤其在指导学生书写“捉、跃、蹦”时,让学生自己发现相同和不同之处,以避免对“足字旁”的误写。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去给别人指点迷津,学生兴趣非常大。在这一教学中,我尽量少讲,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在“主动”中发展,在“发现”中增长知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老师成为引桥人,学生成为主体者。
优点与缺点是并存的,在课堂中我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一直相信新课程的理念,一直跟随着它的步伐,在不断的学习当中。但这样的我依然不成熟,在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再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专业水平,让自己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