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别开生面的日记指导
星期五下午第二节刚上课,忽然晴好的天霎时暗了下来,紧接着风把土都卷起来了,天空更暗了。刚进入班里的学生也禁不住都往外瞅,是啊,任谁都坐不住的,更何况是二年级的学生。唉,可恶的善变的天气,我又要重新努力把学生的心思给拽回来了。刚想开口,我脑海里却生成一个绝妙的主意:何不领着学生走出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呢?刚好仿照《雷雨》写一篇日记,我不是总是嫌学生的日记没有新意吗?
于是我微笑着说:“这天变得真快呀,比娃娃的脸变得都快!”
“呵呵----是呀!” “变得真快!”“呀!下雨啦,下雨啦!”……
听着他们的议论声,我窃喜:他们上套了。我赶紧问:“想不想出去看看?”学生们都抬头望着我。见我往外走去,学生们都紧随我后。
“呀!天空的乌云翻着跟头就压下来了!”随着我的诱导,学生们都抬起头看天空。
这时张德明叫起来:“老师,你看树都被风吹歪了!好大的风啊!”
“风把校园里的垃圾都吹到半空了。看!它打着旋‘飞’呢!”曹满彪激动得指着飞起来的唯一的方便袋说。
曹莹莹指着对面的墙壁说:“老师办公室的墙上都是斑斑点点的,雨越下越大!”
“呀,雨点落到地上的水洼里多想小鱼在吹泡泡!”冯鹏鹏说,学生的想象力真丰富呀!
“不对,像喇叭花!”曹成昊接道。
……
坐回教室,我引导孩子们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把自己观察到的交流了一下,并请学生当堂写下来,展示,评改。
评析
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指导日记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自己想说的话”,倡导学生“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案例中我及时抓住了指导写日记的契机,选用了“下雨”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我先引导学生们在写日记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观察,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教室里,我通过谈话引导学生按一定的空间方位顺序说说刚才看到的景象。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切身体会,所以学生们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交流、补充。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日记指导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