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为什么厌学?
(这几天,有个别家长向我反应:有的学生厌学,没有家长的监督,就不作寒假作业。就此问题写下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与大家探讨。)
孩子们,你们厌学心理一旦发展进厌学症,那就可怕了。厌学症是现代学生的典型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治愈”的话,后果相当严重。
孩子们,你们的厌学表现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神情恍惚,思维呆滞,爱搞小动作、爱打嗑睡,甚至扰乱课堂秩序;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不清要求,不能完成作业;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和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有抵触情绪,好像是在为他们完成任务;在学习上缺乏求知欲和进取心,只是迫于老师或家长的压力下机械、被动地应付学习……
其实造成你们厌学的原因很多,有些是我们不能左右和能改变的,而有些是我们能左右和改变的。
学校、老师的无奈。现代社会虽然呼唤素质教育,但在现行的考试体制下,分!分!分!成了你们的“小命根”,一张试卷敲定你的“乾坤”,要么“金榜题名”,要么“名落孙山”。所以,学校和老师还得注重分数,考!考!考!成为老师的“大法宝”,你们的“能力”几乎都量化到分数上。这也没办法,学校为了生存还得重视升学率,老师还得题海战术。“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勤学还是巧学,考出成绩就是好学生。所以你们焦虑、担忧、身心疲惫,觉得竞争太激烈了,心理承受不了了,厌恶学习了。
我们也不想这样,可是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时,也只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呀!我们也觉得“无可奈何花落去”呀!
家长、亲人的期盼。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分数高点,想让“聪明的智商”占领你们头脑中的“制高点”。所以想方设法为你们安排补习班,今天奥数、明天英语、后天写作……尽自己的力量为你们创设一切有利的条件。这种关爱有时却成了你们无形的压力,犹如磬石压在你们的心上,让你们喘不过气来。更有甚者,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强制逼迫多,稍不如意,轻则“损”你个“头晕目眩”,重则搧你个“星光灿烂”!从而造成你们逆反心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但我们要知道,父母是爱我们的,现在,他们这样“心急如焚”,他们那样“殚精竭虑”,也是为了我们明天的“海阔天空”呀!要记住:“小人”不记大人“过”!
能力、期望的差距。我们当学生的,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班级暂露头角,高人一筹,让别人须仰视才见。但有时我们的能力与我们期望开了玩笑,使你伤心、流泪,让你处于迷茫、困顿之中。正是这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导致你们心理不平衡,思想不集中,白天抓耳挠腮,晚上辗转难眠。
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好自己的心态,一定要准确地了自己的学习心态、认识能力、知识水平,制定出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觉得有动力,有希望。否则,“标杆”过高,跳了几次,仍觉得这“标杆”高高在上,那么我们的心理就有一定的压力,甚至放弃了目标。“元帅”当不成了,“好士兵”也不想当了,使我们的学习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了。
付出、收获的反差。我们都坚信一个道理: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可收获与付出成正比吗?比如你在英语和数学薄弱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本希望有更多的收获,但事与愿违,没达到预想的效果。由于付出与想象的收获差距很大,导致你丧失了信心,甚至认为自己很“笨”,是个“垃圾”,所以满眼的“沧桑”,一脸的“贫穷”。
我们大可不必如此颓废,不要想着付出就应收获多多。要明白,只要付出终会有收获,只是收获的多与少的问题。我们不懈地付出,每天或多或少地收获,才会像大山不拒绝每一粒石子方有其挺拔与伟岸,大海不拒绝每一滴水珠方有其宽阔与深邃。一定在记住:不积跬步,不以至千里。水滴石穿,蝇锯木断,只要坚持,理想的彼岸就在你眼前!
挫折、困苦的“侵扰”。你们现在受到的关爱甚至是溺爱也太多了,基本生活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中,遇到挫折和经历磨炼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一点风波,或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你们认为这是受到了“强烈的刺激”,觉得这是“惊涛骇浪”,于是退缩、逃避、不知所措,最后就“知难而退”或选择了逃学。那么以后你走向社会,经历的挫折和困苦会更多,那你……
有关阐述挫折、困苦的事实和理论太多了,我只希望你记住:“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希望你们在学习上好学、乐学,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