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蒲公英
荠荠菜开花的季节蒲公英的芽冒出了,嫩嫩的,绿绿的,尖尖的,给黄色枯燥的大地上带来了片片新绿、迸发了一派生机。三五天过后,蒲公英的叶子开始伸展,茸茸的、长长的、柔柔的,看似不起眼的蒲公英却生长着极爱张扬的花朵,一朵朵黄花,星光灿烂,点缀着万缕穹苍,又如一丛丛可爱的小精灵,随风摇曳,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喜欢蒲公英花颜色的纯正,喜欢蒲公英种子上那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更喜欢蒲公英顽强的生命力。随手摘下一朵,小心呵护,对着阳光猛地一吹,那种子便随风飘落,以待孕育新的生命。近几年,随着对养生的关注,又了解到蒲公英浑身是宝。正如它的别名尿床草一般,具有利尿效果;又因它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及矿物质,对治疗消化不良和便秘都有明显疗效;叶子具备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蒲公英的根具有消炎作用,可治疗胆结石、风湿和乳腺增生,除此之外,还有减肥、降压、泻火、清热之功效,用老人的话说,可以让人们百毒自解。近几年,不少同事挖来蒲公英晾晒、收藏,作为养生的食材之一。
单位路边的绿篱中大片大片的金黄,周五利用午休与同事相约挖起了蒲公英。年轻的同事分辨不出蒲公英和荠菜,“现在的荠菜都开花了。”我用最简单、使用的方法教她辨认。百度后才发现:从叶片看,荠菜的叶片分支比较圆滑,而蒲公英的叶片分支是比较直的三角状,棱角分明;从根部看,荠菜靠近根部的茎是白色的,而蒲公英是暗红色渐变的;从花上看,荠菜属十字花科,长出一根长长的茎,茎上长着白色的小花,种子呈三角形形状;蒲公英属菊科,黄色的花酷似菊花,种子是网络球状,看来这挖野菜也可学到不少知识呢。
起初我们看到陆地上大棵大棵的蒲公英喜不自禁,叶子肥硕、绿中带紫,每铲起一棵,根部就流出牛奶似的汁液,遇到地界宣软的地方,大棵的蒲公英连根拔起,根长半尺有余,外皮黄棕色。后来我发现在枯草中生长的蒲公英更鲜嫩,有的叶子长达30cm,虽然顶着黄花,但茎部娇嫩,渐变的颜色愈发的惹人喜爱,就连蒲公英的根也长得细细长长的,跟陆地上的蒲公英判若两“人”,只是因了枯草的茂密而不能动用工具,只能用手指采摘一片片叶子,偶尔遇到阴湿的地方才可连根拔起。那一棵棵连根拔起的蒲公英比韭菜密、比油菜高,我笑称它为蒲公英菠菜。
“钱姐,你这又拍照、又对比的,看来是在积累素材了。”同事的调侃反倒提醒了我,留心处处皆文章,虽说挖蒲公英自有它的乐趣和收获,但组成文字还是略显单薄,又百度了蒲公英的相关知识。蒲公英为多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含白色乳汁。叶根生,排成莲座状,狭倒拨针形,大头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叶片边缘有锯齿,叶尖或钝或尖,距离根部渐成柄状,叶片上有少许细软毛。花茎与叶片等长,头状花序顶生,长约3、4cm,绿色,细看有白色珠丝状细毛,舌状花鲜黄色,貌似菊花,花瓣层层叠叠,瘦果倒拨针形,黄棕色,有刺状突起,有喙,白色球状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
摘掉茎、花、根,只留鲜嫩的叶片,浸泡后用温水焯过,沥出,用冷水冲过,可生吃、凉拌,也可炝拌、做汤,老妈采取的是蒸菜和包包子两种方式。虽略有苦味,但有别于荠菜、茼蒿、马齿笕、榆钱、槐花、苜蓿、芹菜,蒲公英虽然落地生根,虽然生命力顽强,但它仍保留自己的特色,做有区别于其他的自己,又如蒲公英花语所云:停不了的爱。



陆地的蒲公英棵大肥厚,叶子绿中带紫;枯草中的蒲公英茎叶鲜嫩,叶子长达30多公分,渐变色的花茎也可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