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骑车上下班,看着一辆辆小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毫不动心,坦然地跨上我的捷安特,迎着朝阳出发。
"心底无私天地宽",我很喜欢曲啸三十年前说过的这句话,当年女儿小升初,按照成绩,完全可以进入到市里任何一所所谓的好学校,而且那些学校还主动给我打过电话。抛开这些,依靠人际关系,市里的任何一所学校也都可以进去。但是我都没有动心,而是选择了刚刚组建两年,甚至还没有毕业生的学校——七中。
很多人不解:这是一所新学校,老师没有经验,干嘛把孩子送过去?我说,新学校的老师固然没有经验,但是人们有的是足够的热情和激情,都想在一个新的环境里表现自己。老学校也有老学校的诟病。
其实选择这个学校,我也是从多方面考虑的:
首先,地理位置。
我在市里没有房子,而七中距离我在新城区的房子只有一公里左右,而且都是大道,而且车少,途中两个上下坡,女儿骑自行车几分钟就到了,也许和这两个上下坡有些许的关系,女儿锻炼了三年,在初三体育考试的时候轻松拿到了满分。我骑自行车35分钟即可到学校,遇到天气变化,还有五趟公交车从小区门口经过。
其次,考虑不住校,
初中时期正是生理心理发育最快的时候,需要家长及时有效的关心呵护,是不适合住校的。我和爱人工作的学校距离家里都很远,中午回不来给孩子做饭,而这所学校有午饭,这样就解决了每天的劳顿之苦,因为之前女儿上小学,我租房给孩子做过四年的午饭,个中辛苦不言而喻。
再次,考虑学校的教风。
有了让孩子来这个学校就读的打算后,我就有意提前去学校“考察”了几次,深入了解学校,感受到的是学校宽松的管理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我的思路不谋而合,正好比较适合女儿的学习生活习惯。
综合这些原因后,我让小学毕业考了293(满分300)分的女儿到了七中去上学。
孩子开学后,我去郑州学习了几天,回来后见到女儿,真的感觉不一样了。坐在我身边不停地说着学校的趣事,那个同学怎么怎么样了,那个老师怎么怎么样了,俨然就是七中人了,一句什么不适应之类的话都没有说,倒是很兴奋地炫耀:
“爸爸,俺生物老师说,我的作业写得最好了!”
看着女儿兴高采烈地神情,我打心里高兴哦!偷偷和老婆嘀咕:
“看来挺适应初中生活的吗!”
看女儿说得差不多了,我就告诉女儿:
“宝贝,其实凭借老爸的面子,平顶山的哪一个学校你都可以进去(普教科科长是我朋友)。你想来七中,爸爸如你所愿,现在很高兴你适应了初中的生活。你们学校的校长、副校长甚至主任都是老爸的好朋友,我如果想给你创造一个很轻松的学习环境,给你铺一条宽广的大路都是轻易而举的事儿,但是现在看来,我们家的宝贝不需要老爸做这些工作了!”
这样说的目的:一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这个结果是靠她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二来撇清这事儿和我的关系!有一次电视台采访我给女儿写成长日记的事儿,女儿一点也不配合,最后班主任出面:
“你为什么不接受采访?”
“我不想让很多人知道我,我做事儿低调,我爸爸做事儿高调!”
“老师理解你,但是你不能因为你自己不想上电视,而不给咱班同学上电视的机会吧!”
I真是服了班主任!真是太有才哦!
这位班主任老师带了孩子三年,孩子顺利升入平顶山一中(还是没有用上我的关系),他升为年级部主任,应验了一句话——教学相长!看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请我给全年级的学生家长做了一个小时的报告,效果奇好。
小升初很重要,但孩子的发展更重要。顺其自然,放平心态,把工作做到平时,临时抱佛脚没有,真的也没有必要“拼爹”拼关系!
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敬请谅解,别拍砖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