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父母就是孩子的左右手,可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越来越感觉到孩子是左手,而我们只是右手而已。做孩子的老师,我们是在传授经验;让孩子做老师,他却会教会我们改变。很多时候,我都在跟着儿子学教育。

比
说到比这是家长的通病,我也不例外。比如我拿孩子的作业和班上写的最认真的孩子比;拿儿子的成绩和第一名的学生比;拿比赛结果和其他更优秀的选手比。。。。。。总之,我希望自己的儿子更加优秀,我希望儿子是所有最优秀孩子的综合体,我知道这样很残忍但是自己还是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自觉的提到比。
而这一次,儿子却提出让我比。“妈妈,你怎么不会开车呢?你看和你一起的那个阿姨开车多棒!”;“妈妈,你们班的英语成绩怎么不是第一呢?你是不是很笨呢?”;“妈妈,你为什么不参加比赛呢?你不是说贵在参与吗?”;“妈妈,你为什么不和那个阿姨一样瘦?这样你就成了我们班最漂亮的妈妈。”“妈妈,你为什么没考上北大呢?你上学的时候学习怎么不是第一名呢?”。。。。。。我只能用惊愕来形容自己的感觉,我猛然觉得这个纠结我们父母很久的“比”问题让儿子解决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让儿子和别人比过。
儿子的问题很简单,当我们拿别人的优点和儿子的缺点比较时,我们也教会了孩子反问,儿子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堂课比我平时讲过的任何一节课都深刻,都更有教育意义。

换
我们都说“医不自治”,自己的孩子真是教不得,期望值太高,没有耐心,忍不住想发脾气,比如辅导儿子的时候,总嫌他反应慢,而且那么简单的问题讲了半天,他还是不明白,于是,训斥就成了家常,揍他也是迫不及待,儿子每次都噙着眼泪,我也气得甩头离开。
“妈妈,你们班上的那个哥哥考个位数,你为什么不揍他?”一个晴朗的午后,我和儿子在晒太阳,儿子突然问我。
“老师不能打学生。”
“他问你题,你会教他吗?”
“当然,我会很开心。”
“他那么笨,你讲半天他都不明白。”
“那有什么,我会耐心的讲解,直到他会为止,我就不信我这个大腕搞不定他?”我用了很高的升调。
“妈妈,为什么你对别人的孩子那么有耐心,而对你自己的亲儿子没有耐心,光想揍我呢?”儿子的圈又一次画好,让我钻了进去。我无语。
“妈妈,你以后把我看做是别人的孩子,教起来不就不生气了吗?”一句话点醒了我,是啊!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孩子看做别人的孩子来教育,我们就会一直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用进步的眼神审视孩子,用表扬来激励孩子,那么,孩子会幸福,我们会满足。
一个换字值千金,做教育不正是如此吗?我们一直提倡“爱别人的孩子就像爱自己的孩子”,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把自己的孩子换做是别人的孩子教育”,我们做家长的就会少一分责备,多一份尊重;少一分期望,多一份等待;少一分苛求,多一份宽容。

悟
孩子大了,不再像小时那样叽叽喳喳有啥说啥,他有了自己的空间和秘密,就连写出的文字都含蓄起来了,但是我却在读*品*悟中学会了反思自己。
拿起儿子的日记,品读这篇《我想》,那是儿子在用自己的文字给我上教育课。
我想,妈妈是一架飞机,在天上自由地飞翔,她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要以为这是在夸我,其实他希望我飞走,给他自由)
我想,爸爸是一匹马,每天我都骑着他,送我上学。(不要以为这是贬义,老公常年不在家,他想爸爸,想让爸爸陪在他身边而已)
我想,弟弟是宠物狗,每天陪着我,和我玩耍。(小外甥属狗,儿子希望能和他一起玩摔卡的游戏,形影不离,可是我一直没有带他去玩)
我想,我家的柜子是一个木船,带着我游过大海,到美丽的地方。(儿子很早就想看大海,可是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我想,我是一头大狮子,谁都不敢欺负我,要不然,我一下子扑过去,把他给吃掉。(孩子有了反抗意识,渴望自己身体强大,更渴望内心强大)
看过儿子的日记我在反思,其实教育不一定非要大声的说,有时教育无声胜有声啊!而这无声的教育我们几人能做到呢?

我们经常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可是,当我们弯下身让孩子做我们老师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比我们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