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接受的方式去爱你
——《正面管教》感悟5
韩素静
“玛丽亚,我真的很爱你。有时候,我害怕你可能会做出伤害你自己的事,我被自己的担心吞没了,并且忘了告诉你那只是我爱你。”这是《正面管教》37页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前因是妈妈怒斥了玛丽亚,玛丽亚不接受,后来妈妈改变了看法,对玛丽亚说了这番话。
对孩子,做父母的肯定都是爱的。于是,恃着爱的借口,很多父母几乎是为所欲为,尽管可能伤害了孩子,但依然心安理得,因为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是爱你的,我是为你好的,你必须接受。”我们承认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但我想问的是:我们存在爱孩子的主观意愿,但客观上选择的爱的表达方式,孩子能感受到并且愿意接受吗?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是没有接受到父母给予的所谓的爱的。不仅没有感受到那是父母的爱,甚至在孩子眼里竟然可能是羞辱或者其他伤害。于是,孩子开始顶撞,但愈是这样,做父母的愈是变本加厉;父母愈是变本加厉,孩子愈是顶撞……也许,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就这样走向了一个恶性循环。
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尚且如此;那么,在班级里,学生是否能体会到老师给予的爱就可想而知了。据说,有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题目是“你体会到老师的爱了吗”,回答“是”的仅占12%。12%啊,这说明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爱。
所以,“用你接受的方式去爱你”,这应该是所有父母和老师应该恪守的一条原则。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小丽是个特别孝顺的女儿,特别是当爸妈在她所在的城市居住之后,小丽更是忙不迭地今天给爸妈买这个,明天给爸妈买那个。但每次送去东西,都要惹得父母生一场气。原来,自从搬到新城市的那天起,老两口就下定决心,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花,快点攒钱还完房子的贷款。对老两口来说,只有还完贷款,才轮到商谈生活质量的问题,他们可不想给小丽留什么负担。可小丽不这样想,她总在强调反正贷了二十年,拿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多好啊,干嘛省吃俭用降低现在的生活质量。小丽不让父母节俭,于是就今天给父母买这个,明天给父母买那个。但父母却在想:你干嘛不懂得把钱攒下来还了贷款。于是,双方的矛盾就越来越大。
在这个事件中,谁错了?小丽错了?没有啊,小丽孝敬父母没有错。父母错了?没有啊,父母节俭些怎么错了。是的,谁都没错。父母爱小丽,才想方设法攒钱,想早点把贷款还完,省得将来给小丽留负担。小丽爱父母,才拼命给父母买东西。两个人都在深深爱着对方,并且都在尽最大力量表达爱。只是,她们表达爱的方式错了。因为她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爱对方,不管对方是否接受。
殊不知,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她的方式去爱她,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爱她。是的,爱要以对方接受为准,不能接受的爱,可能会越努力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