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振奋的家长会(二)
上篇博文只从儿子班主任的介绍中了解到班级情况和师资力量,接下来几位代课老师从学习方法和授课特点方面的精彩发言更加激动人心。
物理做题如判案:高老师把做物理题形象地比喻为法官判案,重在案情和证据,要求学生仔细审题,看清条件,根据案情(试题给出的条件)推断,让学生在解题时把自己视为福尔摩斯、狄仁杰、包青天式的法官,推理过程中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充分的证据,有理有据推理出结果,引导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切忌凭主观臆想盲目下笔,培养孩子“推理”的习惯,扭转孩子初中阶段解题“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高老师说从初中到高中两个阶段的学习过程有个很大的台阶要跨越,高中学习重在思考和总结,做题重在推理和论证,有些学生仍停留在原来的“搬”和“套”上,不能活学活用,面对难题不是主动动脑筋,而是一脸茫然,孩子无助,老师无奈,这需要一个过程,让孩子去逐渐适应,养成思考、总结、举一反三。
英语学习重积累:富有20多年执教经验的田老师先是称赞班子的实力,继而又夸奖孩子们的优秀,一句“遇到这么多优秀的老师,是孩子和家长的幸运,能教这么多优秀的学生同样也是我们老师的幸运”缩短了彼此的距离,消除了家校间的芥蒂。对于高中英语的学习,用田老师的话说高中英语没有严格的年级界线之分,知识量大,内容宽泛,她要求学生大量记笔记,好记性不如个烂笔头,笔记有助于学生随时翻看、复习、巩固,只要孩子自信地学、多巩固、多复习,英语分数提高到130-140分应该没问题。
模块训练促提升:语文张老师年轻、漂亮中不乏自信和经验。年轻的张老师曾带在2010年带过河南省高考状元,她从孩子的感恩意识、是非观念和学习心态等方面给与了高度评价,进而话锋一转,告诫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更不要对孩子进行言语上的苛责。孩子是学习的主人,高中学习的紧张和压力可想而知,建议家长不要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尖子生之间的竞争往往取决于语文的分数,在数理化学习上你做了大量的试题,用了大把的时间,高考时理综最多差个十来分,可语文有时会差上二三十分(90-130),不管高考是否提高语文分数(180分),今后是否取消文理科,语文依然会是门大科(150分),三年后要想上足够好的名校,语文绝不能低于130分。”语文学习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高一、高二打基础、提素养,需要孩子下苦功夫,通过版块模拟训练来提高,这里需要家长做得就是转变观念,督促孩子记笔记,在语文学习上多花些时间,争取不落下一个学生。语文奋斗目标:上线分115分。张老师的课前演讲创意深得孩子们的喜爱,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在准备过程中,孩子们不但可以拓宽知识面,还可以锻炼口才、培养责任、树立自信,可谓一举多得呢。
理性的高中数学:张老师用幽默而诙谐的语言讲述了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不同。初中数学比较感性,相对于高中而言知识点只能算作皮毛,一个知识点、一个概念常常用几个章节完成;而高中数学是理性的,多个知识点合并在一堂课,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要求孩子客观对待,逐渐适应。家长在此要做好家校沟通,培养孩子问问题的习惯,老师只有通过问题才能发现内因,进而对症下药,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去适应。张老师有过三年培优的教学经验,擅长高考压轴题,也曾与高老师创造了辉煌(2013年学校年级前五名有四名同学出自他们的班级),张老师面对这么优秀的学生,表示有决心和信心再创辉煌。
先死后活学生物:于老师将生物学习方法形象地比喻为“先死后活。”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很多知识点需要背诵、记忆,加上学生初二就结业了生物学习,很多知识点都记不清了,老师讲课时既要传授新的知识,还要普及初中内容。透过试卷分析,感到孩子对生物的重视不够,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一起重视起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加强对基础内容的记忆,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实现量的积累,提倡学生对所学内容当天复习、巩固知识点,第二天完成作业,一周两节生物课,相当于学生用四天的时间学习生物,再加上复习、巩固、积累,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达到融会贯通,最后达到质的飞跃。生物学习不在于做了多少题,关键是掌握了多少知识点,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高考中达到85分(满分90分)还是很有希望的。
用数学张老师的话讲学习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事情,我们家长只要做好沟通和引导即可,两个小时的家长会让我耳目一新,年轻的教师队伍、雄厚的师资力量、班子之间的默契配合再加上优秀的生源,作为高一一班的家长,我感到幸运和幸福,家长会后,我调侃儿子“我知道你们为何都这么努力了,因为你们的老师实在是太优秀了!单是家长会就足以令人振奋了……”
今天在博客中串门,偶然读到高一学生峰玉雨杨关于学习的一些方法和体会,一并转了过来,希望对同一学龄段的孩子有帮助。现附部分博文如下:
峰玉雨杨在博文中写到:
学习方法体会。家长会上年级第一名介绍了学习经验,他认为只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好方法,我也这样认为。
预习,标注难点,上课重点吃透。
听课,认真听讲,做笔记。用“专注”更好,这就是我调整作息时间的原因。
课后,整理笔记,主要是课上没有记全的部分。先复习再做作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决难题,及时整理不会的问题和难题,找同学或抽时间找老师解决。
小结和总结,周末挤时间把一周的知识整理一下。
课外练习册,在搞懂课内知识和作业错题的基础上,如果有时间适当的做一些练习题。
语文,老师说,阅读是学好语文的核心。精读课内文章,再读和课本配套的读本,第三找课内文章作家的文章读,第四读高中推荐的书目,最后是自由阅读。我想读相关作家的作品目的是应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方法,考试时总不能考课内文章,但是又不可能漫无目的的出题,因此,作家的其它作品就可能被选中。
英语:背单词,单词不认识,再好的语法也没有用武之地。读一些原版的英文书,先搞懂文章意思再读,这样便于理解,对读的过程中遇到的生词记录下来背会,在语境中记忆比背生词表好得多。(第一名介绍的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