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平移》说课设计 我是从五个方面来设计这一课的: 一:教材分析 1.首先是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平移》是八年级数学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掌握平移变换的基本要素和画简单的图形平移图。 2.其次是本节课的地位作用和编者意图: 《生活中的平移》可以为后面学习复杂的图形旋转打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平移变换的基本要素、画简单图形的平移图,难点是决定平移的两个主要因素,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 二:目的分析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 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平移的两大要素,并能按照要求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辨证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禁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和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 (2)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会独立思考,又能勇于创新,并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 三:教法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贯彻启发性、直观性的教学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两种主要教法。 1.发现法: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的发现、探索、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创造,学生主体性在实践中落实,完成自身知识结构的发展。 2.讲练结合法: 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认为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本节课通过“讲”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通过“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讲”、“练”两种状态的转换,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疲劳,又使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强化正确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 四:学法分析 首先是学情分析:作为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启发学生,把前面的学习经验应用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对有关知识的应用,完善知识的结构。 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准备指导学生采用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1.新旧联系,纳入知识结构: 我认为需要向学生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强调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所以我会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同时,联系前面所学过的知识,以此来促进本节知识的学习。 2.勇于探索研究: 我主张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所以我会向学生阐明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并通过讲练结合和发现法,使学生发现平移变换的基本要素,掌握它,并通过一定的练习实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算能力。 五:过程分析 根据教学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教学大纲“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要求,按照人的认识规律和认知的形成过程,我准备围绕新课引入、讲授新课、例题解析、综合小结、达标测评、布置作业这六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各占时间5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15分钟。 1.新课引入: 我通过投影演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形的运动来引入新课。 2.讲授新课: 我用课件展示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如何画平行线”,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较直观的发现问题,从而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例题解析: 我准备采用“先练后讲”的方式,结合例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规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然后我再给予详细、正确的解答,强化一下正确的知识。 4.综合小结: 接下来,我将本节重要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予以总结,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 5.达标测评: 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会指导学生完成课件展示的练习题,并由学生反馈,我当堂纠正,完成课时目标。 6.布置作业: 为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给学生布置作业。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随时掌握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使教学活动朝预定的目标前进,最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六:板书设计(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