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你被孩子“威胁”过吗?作文

2017-10-13 
你被孩子“威胁”过吗?“你被孩子‘威胁’过吗?”第一次在微信圈里看到这个话题有所吃惊,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飞速发

你被孩子“威胁”过吗?

“你被孩子‘威胁’过吗?”第一次在微信圈里看到这个话题有所吃惊,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飞速发展,QQ群、微信圈已成为孩子主要的聊天工具,身边也不乏同事抱怨被孩子屏蔽、拉黑甚至删除,至于孩子“威胁”父母却很少得知,迫不及待地读完短文才发现“威胁”并非俗指的“使用武力、权势胁迫,使遭遇危险”,而是一种自我保护和反抗,更多的是在沟通上出了问题。

“整个假期就知道疯玩,看你开学咋交差?!”“你看人家**每次都考第一名,你就不能争口气?!”这些唠叨伴随着我们长大,又在不知不觉中反馈到孩子身上,多数家长认为这是爱的表达方式,殊不知在无意中伤了孩子的自尊,于是乎,我们也被“你看**好,去当他妈妈去呀?”“整天看我这也不顺眼那也不顺眼,这不如张三,那不如李四,干脆啥也不学了。”还有的孩子厌烦了父母的唠叨和催促,干脆泡网吧、逃学,更有甚者扬言“你再逼我,我就从*楼跳下去!”、离家出走……同事萍每每聊及她那上初四的儿子都气的嘴唇发紫,浑身颤抖。

中学生能敞开心扉接纳同学、朋友甚至与陌生人交往,却在QQ群、微信圈里屏蔽父母,将父母拉黑,不难看出,孩子对父母有抵触和防范心理,俗话说孩子生病,家长吃药,遇到这种情况,不能一味地埋怨孩子,更多的需要反思我们与孩子交流梗阻的症结。我虽然与儿子是QQ好友,却无权限访问儿子的空间,面对同事的不解,我总是笑笑说“孩子大了,应该有他自己的私人空间。”尽管如此,我依然坚持更新空间日志,有时看到好的网址、文章也会转发给儿子,我珍惜这种交流方式,尽管多数都是我在发、儿子看后没回音。

回忆儿子上幼儿园阶段,为了让孩子上所谓的蒙氏班、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前线居住的我把儿子送往总部的寄宿学校,每周接一次,每次入园都如同生离死别,艰难而痛苦。那年夏天的一个周末,照例晚饭后送儿子入园,来到幼儿园门前,儿子跳下三轮车就往大马路上跑,边跑边喊“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再后来,母亲和小妹去幼儿园看儿子,儿子拉着姥姥的衣角哀求“姥姥,我要回家,回家后我听妈妈的话。”“在幼儿园我不哭,我只躲在被窝里偷偷流眼泪……”现在想想,对一个四岁的孩子而言,那匆匆一跳又何尝不是一种“威胁”呢?庆幸的是三周后我们果断选择了放弃,从此享受前线幼儿园轻松愉快的童年生活。

去年高考前,面对一模二模车轮般的测试,同事莉复读了两年的儿子突然拒绝考试、拒绝去学校,白天闷头在家睡大觉,晚上上网玩游戏,说轻了他不理,说重了就换来一顿大吵大闹,儿子还动不动说自己活得没意思。日渐憔悴的莉既担心儿子放弃高考,又担心儿子发生意外,恐惧、焦虑伴随着她,聊不了三句就说自己白付出了这么多年。其实孩子的举动也是考前综合征,闷头睡觉、上网也是一种放松和发泄,此时的争吵和催促只会适得其反。

无独有偶,两周前在商讨自主招生的问题时,我们听从了儿子的意见“不打无准备的仗,全力以赴冲刺高考。”但在后来的聊天中,儿子一句“你们也别太忙活,也许你们认为我考得好,我可能不走;也许你们认为我考得不理想,我非走不可,是我在高考,你们的意见只能作参考。”“复读一年很累的。”“累的是我,如果选择复读我就不会说累。”再次被儿子“威胁”的我傻愣愣地半天没反过劲儿来。网络、视频、媒体等沟通交际平台极大地拓展了孩子的视野,足不出户照样天堑变通途,加上孩子思维能力和主观意识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相对自立和成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与其监视、干涉倒不如尊重、赏识。

无论是来自孩子的“拉黑”、“家暴”还是“威胁”,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家庭教育需要智慧和艺术,要让家庭成员认识到每一段与人交往的关系中都会有一条不能跨越的“底线”,即使对象是自己的父母、孩子,也要有所顾忌。网上曾盛传一句话“我不能给你全世界,但是,我的世界全部给你。”我敬佩父母对孩子的无私与博爱,但不赞同对孩子的娇惯和溺爱,在彼此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更要找到交流畅通的契合点,让亲子关系朋友化,进而享受到更多人生的乐趣与幸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