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震撼师生心灵的语文课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全部都是以“战争”为题材的文章,意在让孩子们了解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从而更加热爱和平。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本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所讲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二战期间。字里行间是对法西斯纳粹分子的批判和憎恶,对被侵略者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要想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文本,深刻感悟“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个中心 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去讲二战。备课时我搜集了大量有关二战的资料、图片及二战期间法西斯的野蛮残暴行为,精心制作了课件。上课时邀请了历史老师秦老师来解说,触目惊心的画面,声情并茂的解说,震撼了学生,学生很快把握了文章的思想情感。面对这样的课堂反应,我放弃了先前设计的一个一个导读问题,而是利用“沉重”与“美丽”、“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荒谬”三组关键词语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品读理解,仔细发现,课堂阅读效果很好。
这篇课文所体现的对历史的牢记和反思,很适合对学生进行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于是我又把学生的关注点由课文,推向课文之外、课堂之外,推向当今世界,把从文中获得的感受与自己平时积累的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结合起来,大胆阐发自己的观点。这些看似稚嫩的孩子们,情绪激昂,慷慨陈词,一个个精彩的发言感染着我,震撼着我。
历史的这一页翻过去了,但沉重与悲哀却翻不过去。我们可以对一个人有恨意,可以对一个民族有偏见,对一个国家有看法。但绝对不可以对人的生命不怀敬意,那些无辜的生命,逝去时流下的鲜血,是对我们漠视生命的最大警示。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
下面摘录的是八十班程宇晴同学针对文中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发表的感想:
当我国同胞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的座谈会上提到中国那次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时,日本人也要讲话了。他说:“……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
从他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是自私的狡辩,为侵略辩护,这种人不愿正视历史,企图开脱罪责,简直令人鄙视,气愤!
近年来,日本的一系列举动,都被这位作家的三言两语完完全全概括了出来:他们,不正视历史,不面对自己犯下的罪责,在语言上逃避,在行为上逃避,在思想上逃避......不得不说,这位作家真是一位伟大的先知!
或许,有人会认为我的反应过激,但我不得不这么想。南京大屠杀,30万无辜的人,就那样凄惨的死去。而真凶,却用轻描淡写一句话,将罪责推脱得干干净净,妄想从人们的思想上抹去这沉痛的悲哀。我该怎么说,才能表达我心中的赞叹!对这一种高深的推托的赞叹!
正如安格尔所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侵略过日本!没有屠杀过日本的百姓!对于日本的侵略,屠杀,我们只有反抗,没有报仇。因为我们还有良知!还有人性!不会伤害无辜的人。相比之下,只是口语上的推脱还不足以令我如此。
近几年,日本不在教科书上出现有关于侵略中国的任何信息,剥夺儿童了解真实历史的机会,这是一种残忍,他们有了解历史,认清事实的权利!这一点,我该怎么评价!更令人气愤的,(不!用气愤还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是什么?日本国家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这是什么?对中国的蔑视么?不管什么时候,以前,现在,日本都没有真正认识到这段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对我们心情的影响!对我们中国人心理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不容置疑,更不可原谅!
日本人啊,你们别再猖狂了,别再执迷不悟了,难道你们不渴望和平吗?
【附部分原文】:
三
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所有的作家都看到和感染到克拉库耶伐次山谷中重现的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历史。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
安格尔在餐桌上写诗。只见他写下第一行:
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
中国大陆有三位作家在座。杨旭站起来说话了:“我从南京来。1937年,日本军队攻进南京时,有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那一场屠杀受害者有30万人!我们在南京也建立了一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37年,我五岁,我是那一场大屠杀的幸存者。今天我对南斯拉夫人在受害者面前所表现的感情,完全理解。我注意到:今天的仪式上有许多青年和少年。我们这些大人应该对孩子们负责: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西德作家明赫白缓缓地站起来,他沉重地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我们简直就是禽兽!所有集中营都必须粉碎!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
他说不下去了,坐下来掩面哭泣。
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
安格尔低声对我说:“我要问他三个问题:中国人侵略过日本吗?中国人屠杀过日本老百姓吗?美国在日本进攻珍珠港之前扔过炸弹吗?他们先发动战争!他们先杀人!”安格尔接着问我是否应该站起来反驳他呢?
“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
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