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的温暖VS光屏的荒寒
马祥勇
在这个科技昌盛甚至泛滥的年代,我一直无法喜欢上蓝光闪烁的电子屏,像个傻子似的对着小小的屏幕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仅从健康的角度而言,且不说电子辐射,手机阅读对视力的伤害也是巨大的,更不用说有少数学生可能沉溺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网站而不能自拔。
所以,在我的教室里,我要用书卷的温暖对抗光屏的荒寒!
我有课间进教室的习惯,课间突然地走进教室,特别是在我没有课的时候,能够发现学生最自然最本真的状态,当然,最本真的状态并不一定都是最美的状态,比如,有拿着手机读得津津有味的学生,当我在他旁边站了好久还浑然不觉,直到有其他学生很夸张地发出各种声音时才能“惊醒梦中人”。阅读手机的学生看到我在旁边,很不好意思地把手机乖乖交到我手里,因为我们有约在先——我允许他们带手机,但不允许在班里开机,一旦违犯,就把手机交给我,我代为保管,学期结束可以领回。如今手机的泛滥,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学习,甚至身心健康。
可是,书香班级活动开展以来,教室里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我已经很难再发现课间有玩手机的学生,无论我何时进入班级,看到更多的是学生手捧书卷,沉迷在文字的海洋里,淡忘了周围的一切。
学生们10月份的阅读书目报上来了,教室后墙上开辟的“书香门第”读书角建立起来了,书柜搬进教室了,学生们本月的“每月荐书录”上墙了,我计划再给班里添置一个报架……明天就期中考试了,我没有发现往常考试之前学生的浮躁和紧张,却看到更多的学生淡定地沉浸在阅读的喜悦中。
一遍遍地浏览着孩子们交上来的10月阅读书目,我欣喜不已,韩晨晨的《母亲》,李东亚的《命运的樱泽湖》,
看到孩子们在随笔中写了更多更好的读书札记、读后感和书评,我兴奋异常。
张艳伟读完《平凡的世界,》迫不及待地给我发信息,写了下面这段话:
《平凡的世界》包含着青春的激情、痛苦和失误,包含着劳动的汗水、人生的辛酸和这个复杂世界的冷暖体验。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自己对生活从未淡薄的挚爱与深情。我不能猜透王向前的结局是否会幸福,不能理解润叶对无望爱情的等候,不能想象孙少平对劳动的坚定不移,更不知道晓霞的伟大,秀莲的牺牲,少安的劳苦精神是否最终能得到命运的恩赐,但值得安慰的是,他们曾真诚而充满激情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竭尽全力地劳动过,并不记代价地将自己的血汗献给了不死的人类之树。只能把永远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和地继续耕种。
尹凌晨在《长恨歌》书评的开头写道:
(《长恨歌》)邮递过来后,迫不及待的撕开包装,单看其外封面,就给人一种沉重的历史感,书的封皮有两层,上面一层是木褐色,给人一种年代久远的感觉,下面一层以深褐色为底,上面画着牡丹花,还有飘逸着的羽毛。让我不禁想到了繁花似锦的老上海,如梦如幻。
果不其然,在上海这座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变迁的大背景下,一个女子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作者那细腻而绚烂的笔写的哀婉动人。《长恨歌》生动的描写了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沦了无数理想,然后躁动、怨念和幻灭。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败,在我们的眼前依次展开。
孩子们,读吧,你们这一次考不好也没有关系,阅读可以造就直抵心灵深处的裂变,可以让你脱胎换骨,浴火重生,一个新命的诞生可以影响之后久远的人生。
最近读
也许,这些书最终并不能改变世界,但我相信,有更多的孩子沉浸书中,他们的人生会有所不同,这个世界也将因此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