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之梦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中,对全国中学提出了德育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和培养目标,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作是各科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任教课程从《机械制图》到《机械零件》,从《工程力学》到《通用技术》,以及后来的心理健康课程,从来没有离开过讲台。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担任团委书记,所以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从事的学生管理工作,不管是职业中专还是普通高中,贯穿学生管理工作的主线就是德育工作。虽然不少人不同程度地认为,德育工作是党团组织、学校领导、政工干部以及班主任的事,其他学科似乎与德育工作关系都不大,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世界上最难吃的饭,就是不放盐的饭,而美味之源的盐却是最难吃的。要想让人快乐地把盐吃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熬一锅汤。德育工作亦是如此。
在职业学校工作了十四年,一直任教专业课,2006年来到二高后,似乎没有了用武之地,前两年只是以心理健康课维系着自己的教育链儿。2008年当我第一次看到《通用技术》这门课时候异常兴奋:一方面课程内容和我的机电专业很相似,是我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另一方面,课程的内容非常适合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领地。德育教育不仅限于开几次大会或搞几场讲座,那是远远达不到目的的。
通用技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飞速发展社会中每天都有许多新技术产生,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与使用这些技术,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当今世界,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处不在接触着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每天早上睁开眼,我们就要利用到各种各样的设施,而各种各样的设施,就牵涉到各种各样的技术。因此,技术学习领域的设置,技术素养目标的确立,真正实现了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历史性跨越和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给学生们讲过中国和德国的电工安装普通插座的故事:中国的电工目测后,看着差不多,往上一按,叮叮当当几锤子,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德国的电工首先看图纸,确定图纸上插座的位置,精确测出水平和垂直尺寸后才开始安装,最后所有螺钉帽的开口都保持整齐——水平或者竖直。而我们觉得不以为然,会说这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是我需要说的是,这仅仅是显性技术,隐形技术的先进使得德国制造的发动机可以放在桌子上平稳运转!
就像是系统一样,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孤立的,技术课程,我认为要做的不应该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通用技术这门课具有很好的现实作用,好好地用它的这个优势,把德育教育灵活地无形地渗透进去,就像是融化在汤里的盐,让学生不知不觉喝下去,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那么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老师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掘和提炼教学内容中的德育资源,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一步推广开来:
我在高中时候学的是农学专业,考上大学学了机电专业,后来因为工作需要进修了物理教育专业,读了教育管理专业、心理学专业和家庭教育专业,所以对于《通用技术》课本的驾驭可谓得心应手,另一方面,我上班后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可以把《通用技术》课上的“很好看”:
一、立足课本内容,搜集生活实例
“事实上,中国的今天和明天,不仅需要爱因斯坦和陈景润,也需要爱迪生和倪志福”。课本的前言部分这样写到。前三个人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知名人士,而“倪志福”这个名字肯定是鲜为人知的,因为许多人不知道他的发明创造——钻头,更不知道这个钻头在机械加工方面的巨大贡献。这是一个技术个人因为技术革新创造了奇迹,和那些让人需仰视才见的“大家”,给人一种敬畏感不一样,倪志福的经历和我们学生的距离感是最近的——一个普通工人,靠自己的刻苦钻研,不懈努力而成为当时极具影响力的人物的。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给学生设立了一个又一个目标,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这是些学生经过一番努力肯定会达到的目标。如果我们设立的是一个学生永远也达不到的目标,那怕是再有吸引力,也不会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什么影响。在授课过程中,把倪志福的经历展开讲,告诉学生“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只要努力了,就有可能达到一定高度的。
技术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它在推动社会发展、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损害国家人民利益、危害社会安定性等,因此在这时候就教育我们的学生,将来在使用技术时,特别是遇到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刻一定要慎之又慎
1、课程中讲述我国在技术方面曾经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我国是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达国家之一,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我们祖先曾经辉煌:四大发明,是几千年中国民族辉煌史,是我们国家首先独创的:造纸术一直领先世界2000年,1990年8月18日至22日在比利时马尔梅迪举行的国际造纸历史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一致认定,蔡伦是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造纸的发明国。世界各国对我们技术的承认与高度赞许。但是我们也需要正视历史,由于我们闭关自守,让别的国家把很多技术完善后处于领先位置,使得我们暂时落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恰当地引用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例子,让学生首先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从被动的转化到自觉的关心我国技术发展的进程,同时又为通用技术课教学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2、核武器到核电站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每收复一个岛屿,就损失数万人。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减少自己的伤亡,就把两颗原子弹,分别丢到了广岛和长崎,瞬间,巨大的蘑菇云笼罩了天空,几十万人死于非命。课本上的那个原子弹“小男孩”的照片以及它爆炸后产生的恐怖蘑菇云给人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
规模巨大的核电站,给我们提供了清洁的能源,造福了人类,但一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也让人至今无法走出核的阴影,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事故,让那些地方一百年没办法助人。
化工产品和生化武器,鸟语花香美好自然环境和臭气熏天的污染河流。这些活生生地例子,都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关于正确对待技术的观念,有道德地使用各种技术。各类技术的产生与进步确实为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以不纯正的目的使用技术,也使得技术在我们生活中产生了极大的隐患。
网络,可以说在很多方面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讨论网络技术的是是非非:它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交往便捷了,不出门便让人眼界开阔,但网络上暴力和色情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个人对社会都造成伤害。黑客盗取别人的银行帐号和密码,使他人蒙受损失,有些人轻易和网友约会,结果受骗受辱,诱使人违法犯罪。“网瘾”,更是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贻害无穷。
3、增强专利意识
专利这个词,来到我国很短时间,但是我们已经是深深受到了它的影响。
很多年前一个牧羊人发明了铁丝网,并申请了专利,多年以后他想知道自己挣的钱有多少,请了几个会计师计算了三个月才得出结果。
喝茶水的茶壶,是一个女村干部在开会的时候,看见领导讲话时候喝水,把茶叶连同茶叶水一起喝进去了,咽了吐了都很不雅观,才有了做一个既可以喝到茶叶水而喝不到茶叶的装置,这就是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铝茶壶。当时申请了专利费,转让费40万元人民币。这在当时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尽管专利法颁布实施了很多年,国民的专利法律意识仍较薄弱:“天津大发”、北京“同仁堂”、“蝴蝶牌”缝纫机等被抢注,让我们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猖獗的盗版行为专利授权商蒙受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更是让专利授权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也相当低。
“吃一堑,长一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公众的专利意识有了明显提升,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都会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主创新成果。而专利教育从学生时代抓起,培养他们的发明意识,提高发明专利的数量,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使学生创新能力和专利意识得到加强。
二、课堂内外都是阵地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比其他课程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收到其他学科教学难以收到的教育效果。
一个父亲经常给孩子讲,自 己的家乡是多么的美,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小时候在水塘里游泳,比城里的游泳池强多了,孩子非常羡慕。终于有机会跟父亲回老家了,迫不及待地要父亲带他去看看池塘。老父亲说不要去了,他还不高兴,干吗不去?你看看孩子多着急呀!
于是,这个父亲带着孩子到了他小时候视为天堂的地方,可是映入眼帘却是冒着泡沫的黑水,水面飘着塑料袋、矿泉水瓶子、动物尸体。
孩子问:爸爸,你说的地方在哪儿?
爸爸叹口气说:在很远的地方!
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威胁到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可能需要付出几代人的时间来恢复。让学生关注环保,把保护环境、废品再生利用的教育深入到学校,使之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
德育的性质决定了德育具有广泛的渗透性,以知识、能力为主的《通用技术》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德育教育工作。因为教学传授的知识和方法,要为学生接收上升为能力并有所发展,必须通过学生凭目标、情感、兴趣、态度、意志等,求实和踏实地去完成吸收升华的过程,而目标、兴趣、意志等即是德育的范畴。同时,德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效果。心理研究表明:只有当道德的知识和要求被个人经验所丰富、所加强时,才能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准则,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提供德育过程的实践的时空。而信念、准则的形成和强化,又是学生转化学习的内驱力。从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从主动学习到乐于学习,以期实现教的最佳效果——学会学习。
面对每一年每一届不同的学生,对我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用敏锐的洞察力和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甚至是博览众长,才可以从枯燥的技术知识或与德育看似毫无联系的内容中提炼出德育资源,从一个个或正或反的德育实例中教育学生,力求课堂集“传道”、“授业”于一体,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让学生少走弯路,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