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事实”之后,怎样“讲道理”?
——兼评《奇迹在不经意间发生》《把安全放在心上才安全》
《做人,从失败开始》《让自信成为人生的助推器》
摆事实,讲道理,是最基本的论证方法。到初中要学习到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例证法(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引证法(引用道理论据进行论证)、喻证法(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论证)、对比论证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例证和引证结合起来,我们称之为“摆事实,讲道理”。
不过,这里我要说的不是“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法。
我们知道,在写议论文的时候,虽然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法,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于列举“事实”,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一篇议论文是否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归根到底,还要看它的“道理”讲得怎么样。这里所说的“道理”,指的就是摆“事实”之后的分析。分析透彻了,文章才能有说服力。然而,很多同学初学议论文时,往往只满足于“摆事实”,而忽视作分析,甚至只叙述事例,不进行分析,形成了“论据十论据=观点”的错误结构模式,结果,致使文章说理性缺失,直接影响了作文的质量。
那么,“摆事实”之后该怎样“讲道理”呢?
一、概括事例的中心意思
用简明、准确的文字,对所摆“事实”论据的中心意思进行概括,这种“讲道理”的方法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我们所概括的事例的中心,应该是与全文的中心论点相吻合的,是对中心论点的证明或强调。我们来看快乐船的《奇迹在不经意间发生》一文,她就很得体地运用了概括事例中心论点的分析方法。
奇迹在不经意间发生
快乐船 http://blog.xxt.cn/13700801567
奇迹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发生
你们听说过尖茅草和火红花吗?它们分别是旺盛的“草地之王”和繁茂的“花中之冠”两种植物。在它们身上,生长的“奇迹”就像在不经意间发生!
尖茅草是非洲草原上生长最快的草,它也是非洲草原上长得最高的草,被誉为“草中之王”。但是刚开始生长时,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草原上任何一种草都比它高,都比它长得茂盛。没有人能知道它就是以后“草地之王”。但是在雨季到来时,尖茅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每天长一尺,三五天的时间就会长到2米左右的高度,比非洲草原上所有的草都高。科学家发现后,专门研究,实验证明尖茅草其实一直都在生长,但它不是在长身体,而是在长根部,它的根竟然有28米长,当聚集了足够的营养之后,尖茅草一发不可收,短短几天就长成了“草地之王”。
巴西有一种花叫火红花,起初它小得可怜,只有小拇指大小,长在地里几乎不被人发现。它在八个多月的生长中只长根部不长花,让人看上去还是原来那么小,但它的根就像一棵大树那么壮,足有30厘米粗,令人惊叹。进入十月它才开始生长,一天扩展3米。仅几天的时间,它的枝叶便像变戏法似的把一亩地覆盖完。它会在最灿烂的季节长成“花中之冠”,开出一片耀眼的火红。
人们常常说这是植物生长的奇迹,看似在不经意之间发生的奇迹,但是如果你刨开泥土,看看那些蓄满营养而深深扎地的须根,你才能真正明白,原来奇迹的背后是脚踏实地、厚积而薄发!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昨晚我爸爸和他单位的同事在一起吃饭,到家后激动地对我说:“儿子,你知道我今天参加了什么聚会吗?告诉你吧,是爸爸的同事为他儿子请客的。爸爸同事家的儿子先是考上了厦门大学,然后考上了厦门大学的研究生,现在他又考上了北大的硕士。你可知道,这在全国只有一个名额,在经过层层淘汰后,只有他一人摘取了这个桂冠。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呀,他们全家人都为他感到骄傲,今天就是他爸爸专为此事请客的。” 正因为爸爸同事家的儿子在小学阶段认真地汲取了营养、默默地积蓄了知识、牢牢地打好了基础,到大学时,才会瞬间飞跃,奇迹才会在不经意间发生在他的身上!
奇迹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发生,然而,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作保证,奇迹之芽永远不会钻出理想的地面。 常言道,机遇总是光临有所准备的人。我们想要成功,渴望奇迹降临,就得从现在开始,收拾好行囊,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机遇轻轻地叩响门扉时,我们就能沉着地应和一声,跟着它的节拍而前行!
文章的第一个事例是写非洲的尖茅草“在雨季到来时”,“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每天长一尺,三五天的时间就会长到2米左右的高度,比非洲草原上所有的草都高”;第二个事例写巴西的火红花,“进入十月它才开始生长,一天扩展3米。仅几天的时间,它的枝叶便像变戏法似的把一亩地覆盖完”,这些都是“摆事实”。而下面“人们常常说这是植物生长的奇迹,看似在不经意之间发生的奇迹,但是如果你刨开泥土,看看那些蓄满营养而深深扎地的须根,你才能真正明白,原来奇迹的背后是脚踏实地、厚积而薄发”一段,则就是“讲道理”,是全文论证过程中对前两个事例的中心意思进行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中心论点的强化。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三段文字,如果没有最后一段的概括中心意思,只有前两段的“摆事实”,效果会怎样呢?对,那就消弱了整篇文章说理的力度。
我们可以发现,采用概括事例中心意思的格式所进行的分析议论,一般是对两个以上“事实”并列出现时才采用的手法。因为,对所摆“事实”的中心进行概括,可以把松散的“事实”论据很好地集中起了,使其为文章的观点服务。
二、针对“事实”做定性评价
“事实”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不论是选例、用例,都是为了突出主旨。我们在摆出“事实”之后,随之要把自己对所摆“事实”的看法(即观点),旗帜鲜明地阐述出来,亮明自己的观点。而这种评价,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这里以酒衷豪的《把安全放在心上才安全》一文为例,来阐述一下针对“事实”如何做定性评价问题。
把安全放在心里才安全
酒衷豪http://blog.xxt.cn/jiuzhonghao
把安全放在心里才安全,这句话可是对极了,如果光嘴上说说,心里不在乎,那么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前天放学,我和同学们骑车回家,到了十字路口正好遇到红灯。我招呼大家快闯过去,邢延龙坚决制止,我只好停下车等待。就在这时,有个叔叔蹬着车子就冲了过去,我想阻止他已经来不及了。结果,这位驶入路中间的叔叔和一位骑电动车的阿姨撞在了一起,一场不大的车祸瞬间就发生了。我暗暗庆幸没有硬闯红灯。
有人闯红灯是心存侥幸,为了抢几秒钟时间,而心里忘记了“安全”二字。如果为了抢这一点点的时间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岂不是太不值得了?
前几天看洛石化新闻,有一位保运职工在进行高空作业,本来是应该系上安全带的。可是他却因为嫌麻烦、图省事,没有系上安全带,也许以前干活没有出过事,可是这次,偏偏从高空坠落下来,在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就死亡了。
这看起来是一个偶然,其实偶然里总蕴藏着必然。系安全带是一件小事,但对于高空作业者来说,安全带可就是生命的纽带了。可是这位工人同样没有把安全放在心里,付出的却是生命的代价。
每到暑假来临,老师和家长都会反复叮嘱我们,不能一个人去黄河里游泳。虽然年年提醒,学校还为此专门下发了暑假告知,可是,每年都会听到黄河边有小学生不做任何防护措施,偷偷到黄河里游泳,结果不幸遇难。
现在每个家庭大都是一个孩子,因为忽视安全,一个鲜活的小生命转眼间消失,这对家庭会造成多么大的伤害啊!
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把安全时时放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危害才会远离我们。
这篇文章选用了三个生活小事例,很真实,也很具体。摆出第一个“事实”后,小作者随之做了定性评价:“有人闯红灯是心存侥幸,为了抢几秒钟时间,而心里忘记了“安全”二字。如果为了抢这一点点的时间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岂不是太不值得了?”点出了“闯红红”的心态、目的、危害,观点十分鲜明。摆出第二个“事实”后,小作者又及时以评价收束:“这看起来是一个偶然,其实偶然里总蕴藏着必然。系安全带是一件小事,但对于高空作业者来说,安全带可就是生命的纽带了。可是这位工人同样没有把安全放在心里,付出的却是生命的代价。”这里很严肃地对不系安全带所带来的灾难进行了定性评价。同样,第三个事例之后,也及时做了定性评价,表明了自己的“反对”观点。正是有了这些定性评价,当我们看到文章中出现中心论点或结论的时候,才会感到水到渠成般的自然而顺畅。
三、揭示事实与观点关系
这种“讲道理”的方法要求:摆“事实”之后,要对所摆“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关系予以揭示,即在“亮观点”和“摆事实”的同时,用简要的文字,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说破。乍一看,我们会觉得这手法怪深奥的,其实,这也是一种常见、常用且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我们来看心之小语的《做人,从失败开始》一文中是如何揭示“事实”与观点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的。
做人,从失败开始
心之小语 http://blog.xxt.cn/bumingzeyi1128
人的一生就像是大海上航行的小船,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遇到风吹浪打的时候,当你面对失败,不要灰心,不要气馁,要勇敢面对,再次挑战它,直至战胜它。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做人应该从失败开始。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时候,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嘲讽他:“你试验了几千次都没有成功,你是制造不出电灯的。”面对失败,面对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说:“我的实验虽然没有成功,但我至少知道这几千种材料都不适合做灯丝,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又离成功进了一步。”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很深,没有这几千个失败的“母亲”,又怎么会有后来的“成功之子”呢?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爱迪生吃了几千“堑”,长了几千“智”。凭借这几千个“智”,爱迪生终于叩开了成功之门,让他的伟大发明惠及全球。
一年级的时候,我不喜欢数学,试卷上的计算题也被我做得一塌糊涂,考试成绩总是刚及格。老师气愤极了,说我是猪八戒的女儿,笨死了,教室里立刻响起了同学的笑声。我气急了,一路小跑地回到家,扑到妈妈怀里失声痛哭,发誓再也不上数学课了。妈妈抚着我的头,严肃地说:“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落后就要挨打,只要努力,别人能做到的,你一定也能做到。”
从那以后,我每天拼命地学数学,上课开小差时,就在书本上写个“心”字,别的同学一分钟学会的知识,我一分钟学不会,就用十分钟、二十分钟,直到学会为止。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的数学成绩直线上升。接过老师递给我的奖状,我流下了喜悦的泪水。那一刻,我明白了,如果我放弃了数学,惧怕了失败,那我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就不会获得现在的成功。
失败者因为步履艰难,会留下深深的脚印,饱经挫折和打击,才会让一路的汗水盛开出智慧的花朵。因为受挫,因为尝试,因为探求,原本肤浅的我们厚重了,成熟了。我们可以拒绝空白,拒绝一次没有意义的旅程,但我们千万不能拒绝挫折和失败,因为每一次失败都是对生命的锤锻,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
我不再嘲笑小蚂蚁,说它们不自量力,因为它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最终把比自己身体重几倍的食物带回了家;不再替石头下的小草惋惜,因为它们经过努力,终于冲破阻力,见到了灿烂的太阳;不再担心学飞的灰麻雀,因为它们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跌落之后,终于和自己的妈妈一样,可以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
失败是成功之母,做人从失败开始。即便在人生的最低谷,也不要颓唐和悲叹,学会思考,凝聚胆略,树立信心,把失败抛在身后,前行的路上就会留下我们闪光的脚印。
我们先看第一个事例后面的论述:“没有这几千个失败的‘母亲’,又怎么会有后来的‘成功之子’呢?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爱迪生吃了几千‘堑’,长了几千‘智’。凭借这几千个‘智’,爱迪生终于叩开了成功之门,让他的伟大发明惠及全球”。第一句话“没有这几千个失败的‘母亲’,又怎么会有后来的‘成功之子’呢”——大前提,强调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的辩证关系。而“吃一堑,长一智,爱迪生吃了几千‘堑’,长了几千‘智’”他在失败中不断探索、总结——小前提,所以,“凭借这几千个‘智’,爱迪生终于叩开了成功之门,让他的伟大发明惠及全球”——结论。短短几句话,就把一个比较复杂的关系说明白了。
文章第五段,是对三、四段所摆“事实”的“讲道理”,小语采用的还是揭示二者之间关系的方法。第一句先交代大前提——“失败者因为步履艰难,会留下深深的脚印,饱经挫折和打击,才会让一路的汗水盛开出智慧的花朵”,继而提供小前提——“因为受挫,因为尝试,因为探求,原本肤浅的我们厚重了,成熟了”,这样一来,就得出了结论——“我们千万不能拒绝挫折和失败,因为每一次失败都是对生命的锤锻,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从而印证了中心论点“做人,从失败开始”。很显然,这种分析,从阐述“事实”与论点的关系入手,很具有说服力。
四、运用假设作反向推断
“假设”就是“假使”、“假定”或“暂时认为”的意思。“推断”指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理判断事实的因果关系。在议论文写作中,当我们觉得对所摆“事实”的分析还不够透彻,不够深刻,或者是觉得仅从一个方面去分析还不够全面的时候,我们便可以运用假设法,对所摆的“事实”进行反向推断或引申。这种“讲道理”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鹏飞万里~的《让自信成为人生的助推器》一文,就很好地使用了这种方法。
让自信成为人生的助推器
鹏飞万里~ http://blog.xxt.cn/pengfeiwanli
“自信是一根柱子,能撑起精神的广袤的天空;自信是一片阳光,能驱散迷失者眼前的阴影。”自信,是我们人生的助推器。它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我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好莱坞的一位著名演员,在接受片约时,导演给他出了一个表演自信的考试题,让他在所有的参加竞选者面前表演一下自信。接到主题后,这位演员当即回头对身后的所有演员欢呼:“我被录取了!我被录取了!你们回去等下一次机会吧!”于是,赢得了导演的片约。
可以说,这位著名的演员,是完全凭借自己对这次片约的自信,才被导演录取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位演员在接到导演给出的题目时信心不足,他很可能被淹没在众多竞争者之中,而失去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如果这位演员没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没有独树一帜的即兴表演技能和成竹在胸的自信,也不会在高手如林中脱颖而出。
我想起了小泽征尔,在一次指挥比赛中,面对评委所给的有问题的乐谱,他坚决认为“是乐谱错了”,而不像其他指挥家,一遍一遍从自己的乐队中找毛病。正是小泽征尔这种自信自己判断的态度,赢得了评委的认可,才夺得了大赛的桂冠。
如果小泽征尔也如别的参赛指挥家一样迷信评委的乐谱,只在乐队里寻找问题的答案,他永远也走不出这个小小的“迷宫”;如果小泽征尔也像其他指挥家一样不自信,而禁锢自己的思考,小泽征尔的音乐天赋就不可能被世界发现。高尔基指出:“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理想。”自信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们去挑战困难,不断进步。
在学校的春季运动会上,我们参加了接力赛。跑前我们队自信满满,誓夺第一;跑时意气风发,配合有致。结果我们稳取第一名的好成绩。而比我们实力强的队,他们没有夺取第一的必胜信心,加上组织问题,终究败在了我们手中。这说明,信心,对于任何事都十分重要。当我们有了信心,就会勇气倍增,放得下心理上的种种负担,一路向前冲去;我们就会变成行动上的强手、智者,让自己放出耀眼的光彩!
自信是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一个人一旦失去自信,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而一旦有了充分的自信,就可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燃起智慧的火花,最终走向成功。
范文第一个事例后的第一句分析是:“可以说,这位著名的演员,是完全凭借自己对这次片约的自信,才被导演录取的”,显然,仅凭这句话是不能说服我们的,因为它既不透彻,也不深刻。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小作者对所摆的“事实”进行了反向推断和引申——两个“如果”句就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不自信”的内容和结果所进行的推断和引申。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只要把推断与引申前后的文字稍作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推断与引申之后的文字,道理说得更透彻、更深刻、更全面。话虽然是从反面说的,但是道理却是正面的。
第二个事例的“讲道理”,也采用的是这种方法。“正是小泽征尔这种自信自己判断的态度,赢得了评委的认可,才夺得了大赛的桂冠”一句,说服力不强,于是小作者跟着就对所摆的“事实”做出了反向推理和引申,并引述高尔基的话作为“道理”论据,对自己的分析进行强化,我们对论证的内容便真正信服了。
我们要注意的是:进行假设反向推断的分析法,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要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要从正 面来进行假设分析。
说到底,议论文的例证分析,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写出作为论据的“事实”“是什么”、“为什么”,进而证明论点是正确的。明确这一点儿很重要。议论文是说理的文章,而说理就要讲究方法与艺术。当我们摆出“事实”之后,如果不知道该怎样接着“讲道理”的时候,不妨试试上面所介绍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