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长情是陪伴
——【妈咪在线】论坛2016年第一期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等待是最青涩的恋情,微笑是最美好的回忆,宽容是最真实的爱情。
——题记
陪伴,一个简单纯朴的字眼,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一种给人依靠的信赖,一股欣慰的惬意芬芳。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就享受父母的呵护与陪伴;稍大一些,同龄人的陪伴促我成长;成年后,亲戚朋友配偶,他们的陪伴让我们积蓄力量、储存财富,他们的陪伴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
陪伴是行孝的方式。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任谁也不想孤单地活着,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就我家而言,年逾七十的父母在物质上有退休工资作保障,在生活上有养生保健来滋润,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和空闲,唯独缺少家人的陪伴,他们向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春节前,父母不顾天气寒冷,依据家人不同口味、饮食习惯采购、筹备,盼的就是家人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工作在外的弟弟妹妹因事脱不开身,直到大年初三才吃上团圆饭,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三天后弟弟妹妹各自返回工作岗位,看着家里备好的年货父母长吁短叹的同时有着更多的失落和无奈。我与父母居住地虽不算远,遗憾的是前线的工作让我两点一线,周末才能团聚。“今天你爸起色不错,我们在打麻将,你爸赢了三个‘正’字了……”平时不喜麻将的我偶尔也会陪着搓两把,“牌摸错了”,“你不能吃牌”,“你调整一下可以这样胡”……虽然不懂牌桌上的规矩,但从笑声中我体味到陪伴的快乐。常回家看看,与他们叙叙旧,听他们唠唠嗑,吃顿家常便饭,做做家务活,既便是逛逛街、散散步,只要是父母需要的都是爱的陪伴。
陪伴是教育的根基。作为父母,我们更给予孩子最多、最宝贵的是陪伴,尤其是孩子的童年。父母的陪伴不但可以带给孩子安全感和自信心,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动手能力,有些父母因为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有的父母干脆把孩子送到特长班,还美其名曰培养孩子的兴趣,殊不知陪伴是教育的根基,在孩子的内心世界,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孩子的成长没有彩排,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试想一下,我们又能陪孩子多少年?在空间里曾盛传一则我们能陪孩子多少年?孩子升入高中后,能坐在一起聊天的时间越来越少,看着孩子每天忙碌的身影,我曾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内疚,跟大多数家长比起来,我总觉得亏欠孩子的。“虽然咱家经济上并不富裕,但我可以自豪地跟同学们说,我有一个书香家庭,有陪伴我的爸爸妈妈。像我这个年龄的孩子,每天还能与父母坐在一起,各自捧书阅读的场面并不常见……”直到春节前,儿子的一番话让我失落的心找到了慰藉,在儿子心中,我这个平凡又平庸的母亲还是引以为豪的,再大的孩子也需要父母的陪伴。
陪伴是爱情的滋养。有人说结婚久了,夫妻之间只剩下义务和责任了,再找不到爱情和激情,我觉得婚姻、爱情同样需要陪伴。近几年,单位效益不好,不少同事报名参加了外闯市场项目,沙特、伊朗、普光,少则两个月、多则半年、一年才能聚一次,经济收入是提高了不少,我是个小富即安的人,与之相比,我更向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团圆生活。收入的多少并不是衡量婚姻幸福的唯一标准,多年来养成的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听听广播、聊聊身边事,独特的餐桌文化消除了代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曾经的我是个坐不住的人,哪里人多喜欢往哪跑,刚嫁给老公那会儿特不适应,常把他一人留在家里看电视,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多,我感觉到世界上最珍贵的是家人、是亲情,尤其是爱人,很多时候,连父母和孩子都无法比拟。慢慢地,我试着改变自己,与老公一起回父母家小坐、一起散步,或端坐在沙发前看电视,老公陪我看《二胎时代》、《芈月传》,我陪老公看《我爱发明》、《潜伏》,陪伴让我们的混应更幸福。在陪伴的日子里让我明白:家,给人心灵的给养;家人的陪伴,世界上最长情的告白。
有人把父母和孩子喻为账户和存单,说父母是为我们开户之人,虽然她们没想收回成本,但也该加倍奉还;孩子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存单,你只管往里存,就当奉献了,话虽有些极端,却符合社会现实。对于孩子,我们会加倍努力,尽可能地多储蓄,可对于父母,我们又有几人能像对待孩子那样对待父母呢?当父母日渐老去之时,我们是否该储存一些亲情和陪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