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陪伴,不要监督
——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福堪镇初级中学袁士杰
各位班主任老师:
大家都能看到,近段时间以来,我们有部分班级的早操、课间操上得有些松懈了,主要表现是:集合队伍速度太慢,本应当在运动员进行曲一结束,队伍马上集合完毕,立即能开始行走,但是,现在有些班级,尤其是应该走在最前面的八年级三班、四班,运动员进行曲结束有快一分钟了,还有将近一半学生没有集合到队伍中;还有就是,在队伍行进过程中,有些班级跑步特别松散,速度忽快忽慢,学生与学生之间距离太大。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是不是所有的班级都是这样?不是!像七年级一班、七年级四班、六年级一班、八年级二班、九年级一班就表现非常好,集合速度快,队伍跑得还整齐。原因何在?我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这些班级的班主任老师每到上操时间,就提前到本班位置处等待去了,学生一看到班主任老师在那里等待,谁还会敢不快速集合?在跑步过程中,我注意到,这些班主任老师一直都是在自己班级队伍后面或者旁边跟随跑步。一看到班主任老师跟着跑步,学生谁还会不认认真真地跑?在这一点上,七年级一班班主任韩瑞昌老师、七年级四班班主任陈丽静老师、六年级一班班主任李宪法老师、八年级二班班主任王庆田老师、九年级一班班主任张利军老师,都应该值得表扬。
所以,原因是很简单的,你只要是班主任不在,跑步时不跟随跑,让学生自己跑,你在旁边监督,看到他时他跑得很认真,一眼看不到,马上就会松懈。道理很简单。你去监督学生跑步和做操,你跟学生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是对立关系,学生有敌对情绪;你陪伴学生跑步和做操,是同行者的平等关系,学生有亲近感。我们不是常见到吗?有学生没有跑好,你去大声呵斥他,他虽不敢立即回应,不得不听,但是内心里也会说:“你怎么不跑?你还不一定有我跑的好呢。”
换位思考一下,咱们大人是不是也是这样?一谈到干某项工作,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说:“领导在不在?领导干了没有?”这不是谁的觉悟低,这是人性使然。潜意识的思维里,只要领导不在,领导没有先干,自己就不愿干了。只要领导在,领导还带头干,谁还好意思不干呢?
这就是应了孔子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得需要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言传,但更要身教。因为,言传不如身教,这个道理,咱们大家只要是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都应该知道。
所以说,要想让自己的班级两操上的好,不能只是说“我在,看着学生上操就行”,你看着学生上操,是在监督学生,我们自己尚且不愿有人监督我们,一有机会便想着偷懒,遑论是学生?你陪着学生跑步,是与学生的平等,是在给学生做榜样,学生还会跑不好?
我为什么能坐在这里讲这些道理?我有资本。从这学期上操开始到现在,我只是缺了一个早晨没有上操,因为那天下雨,都没有上操;课间操只要是我在学校里,我一定会出来跟大家和学生一起跑步,绝不会坐在办公室里面。
所以,要想自己班级的学生能上好两操,只能是陪伴学生一起上操,而不是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