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滋养的力量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无意间和一位同事的交谈中,让我对这本书的教育理念很感兴趣,如今书已在手,终于有了爱不释手的感觉,最近两天一直在看,并且看过真的颇有感悟,自己也在尝试把这些方法应用于自己的孩子身上,我也在想是否可以把好妈妈的成功教育内化为好老师呢?我觉得一定可以的,我们不妨尝试,任何教育都需要自己的摸索和改革。
作者尹建莉是一名语文老师,自己的孩子也是文科状元,并且有跳级两次,文中作者的很多观点都阐述了语文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这里所说的语文并不是我们狭隘的语文课本,而是我们的语言文化,从古诗文到课外阅读,写作提高,无不涉及语文教育,更多的是阐述了课外阅读促进了孩子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今天我就先从古诗谈起吧。
古诗一直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它浓缩了母语的精华,以其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美观性等特质,从古到见都散发着迷人而高贵的气质。而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朗诵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因此我们应该在最佳的年龄段把最美的东西教给孩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背诵过程中我们不必讲解,只需诵读即可。作为母亲应把背诵当成兴趣爱好,从作者女儿的成功而看,诗歌是越背越轻松,“熟能生巧了”可想而知,孩子越背越熟,越熟越巧,慢慢的便有了诗的意境。最后就像作者的女儿圆圆一样,无意之间便会写现代诗了,也就有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了。从小孩子的母亲就为孩子打下了古典文学的根基。这一种成长视乎要比当今流行的”补习班”要有效的多。正如作者所言“文化修养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本身,它完善的思维方式”。最终这个成功已不再是经验之谈,而是遵循我们教育规律的成功案例。
当然看到这里我不仅想到的是自己的孩子,也想到了我们的教育,难道这不能应用于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我们现在的孩子浮躁,思想不深刻,又有几个孩子能背会《唐诗五百首》呢,除了大纲中要求必背古诗无人青睐于古诗,我们的古典文化曾将文明世界的东西居然被我们漠视了,不仅古诗连现代诗也无人问津,我们把语文教学搞的支离破碎。无论家长还是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被古诗的时间还不如让那个孩子学习几个汉字的写法,上个绘画班,舞蹈班,英语班。。。。。等等,这还学点东西,在这里我们只能说我们的目光短浅,不懂教育吧,所以不仅好妈妈培养优秀的孩子需要古诗文,好教师培养优秀的孩子同样如此。如果说做妈妈的责任重大,那么我们做老师的更是任重道远,这种成功很实用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教育,而是一种素养和能力。
今天我就开始做好妈妈的第一个标准了,和孩子一起背诵古诗。孩子真的记忆很快很感兴趣呀。尝试着这个成功之道走来,虽然不能确保自己的孩子像圆圆一样七岁便会作诗,但孩子一定会有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期待我的成功!
诗歌是一块精美的蛋糕,我们把它送口中,只是为了品尝它的香甜,背诵是为了更好的把那些诗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的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而不是为了“会背诗”
生活中有些美丽的爱好,那是怎样的一种滋润,人生中有些读不尽的东西,那是怎样的一种财富,在平凡的生活之外,让孩子有一个“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世界,让孩子多读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