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说还羞的性教育
案例:无知咽下的苦果
“新闻追踪”之“夜幕下的黑手”曾讲述了一名六十岁的老头两年内先后猥亵了九名女孩(最小的四岁,最大的也不过十岁),据他交代,使用的诱惑工具仅仅是一根棒棒糖。一根棒棒糖,何以定乾坤?
可怜孩子由于缺乏对性知识的了解,连最基本的自我保护都做不到,更可悲的是家长面对孩子受辱不但不揭发、维权,反而担心孩子名誉受损,采取忍气吞声地咽下这枚苦果,正是这种隐忍才让犯罪分子愈发的肆无忌惮。这让我想起曾经的一位同事,未婚先孕,七个月的时间竟无一人发觉,或许是家长和同事的忽略,抑或压根没往那方面想,面对无法补救的后果,人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她本人怎么连这点防范意识都没有呀?”
分析:性教育的误区
提及性教育往往是谈虎色变,家长忌讳,老师畏难。作为家长,有的认为孩子年龄小绝不能知道这种事情;有的认为这种事无师自通,长大了自然就会懂。作为老师则认为浅了等于白说,深了又有教唆、诱导的嫌疑,不合时宜地跟孩子谈性反而会让他们更关注,很多人把性教育视为鸡肋。
1、感觉孩子还小,还不懂这个,到时再谈也不晚。很多家长不知道何时该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总想等孩子“懂这个”时再谈不晚,殊不知较早的性教育不看可以给孩子提供正确的性知识,还可避免孩子盲目寻找负面的性信息。对于幼小年龄孩子,绘本《小威向前冲》就是很不错的读本。
2、认为孩子生活环境很单纯,没必要让他(她)知道这些。 在信息如此开放的时代,让孩子绝对不接触性信息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性生理必然要发展,性心理必然要出现。孩子在家长面前表现得对性不感兴趣,是双方沟通不良的表现。推荐阅读《青春期妈妈说给儿子(女儿)的悄悄话》。
3、学校有性教育课程,家长不便和孩子谈性。不少家长认为性教育是学校生理卫生课程,既便是学校没讲,媒体、网络、视频也可了解,家长与孩子谈性教育显得不正经,在孩子面前会丧失尊严。
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性教育
1、性教育究竟从何时开始最适宜? 普遍认为应该从初二开始,这与学校开设《生理卫生》课同步,随着孩子发育期的提前,性教育专家认为应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这时的孩子还没有发育,讲生殖器和两性关系不会让他们产生刺激的感觉,让孩子把性当作知识去理解。另外,这时的孩子依赖性最强,还没有独立意识和出现逆反心理,家长和老师利用这个阶段进行性教育,可以在孩子心理形成自我保护和预防意识。总之,性教育开始时间的总原则是:一定要在性发育之前,让孩子接受性教育。
2、谁应承担性教育的责任? 孙云晓认为:孩子的性教育首先应该是家长的责任。因为性教育其实是一种行为教育,既有个性化又注重隐私性。孩子早期的性行为一般都会在家里进行,只有家长最可能知道孩子存在的性问题。学校的老师也要从学生的变化中看出问题,用朋友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向老师敞开心扉,从而帮助家长解决学生存在的性心理问题。社会也应该促成一个培训班,培养出一大批又懂生理知识,又掌握性心理调节方法的专门从事综合性教育的老师对孩子进行更好的教育。
建议:最好的性教育是机会教育。
据资料表明:我国有92.5%的学生认为自己遇到过“性”的问题。86.7%的孩子首先向父母求解,但只有2.6%的家长给予满意的答复。很多事情,你不说并不等于它不存在,尤其是在网络、媒体、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告诉他们如何保护自己、爱护他人,并引导孩子建立良好、正确的价值观,这不仅是对孩子们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1、性,需要辨别力、鉴赏力和选择力。青春期是一个对性很敏感的时期,随着身体的发育、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孩子有了朦胧的性意识,电视、电影中太多的镜头让孩子产生模糊的性概念,可他们还不够成熟,家长应借助于电视、电影,或假借别人的“事件”轻松地诉说,正确的性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树立科学、健康、进步和有益的性观念,提高他们在性问题上的辨别力、鉴赏力和选择力。
2、孩子的“性待业期”需要正确引导。怎样帮助孩子安全、健康地度过这个“性待业期”,对于家长、老师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性其实是爱的语言,性教育也就是爱的教育。”“在青春期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对生命尊严的一种教育”,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让他们对自己、对异性进行性认识,是孩子生命的一个启示。性健康教育内涵很广泛,不仅包括生理、生殖解剖知识,还包括性心理发育、性伦理道德、性法律知识、性病防治知识等等,而人格教育则是贯穿整个性教育始终的载体,对性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学校和家庭要做的已经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加强价值观、道德观上的引导。由此可见,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