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还是“拧”我吧
昨天晚上,到了儿子练习小提琴时间,他懒懒的提不起精神,在客厅里磨磨唧唧,我了催促了三四次,他说:“唉,不知道怎么了,这星期对练琴一点兴趣也没有。不想练。”我说:“谁都有想偷懒的时候,但是只要你每天坚持练,哪怕情绪不高的时候少练一会儿,只要别停下,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可是如果你停下,恐怕再也不想继续下去了。去练吧。”儿子点点头,依旧徘徊在房间门口,我忍不住又催了两次,但他还是懒懒的。我强咽下想要再次催促他的话,想着今天已经是我有史以来催促最多的一次了,不能再催了。终于他走进了房间。看着他的背影,我依旧有些不安,会不会催促多了,他心里觉得我絮叨,会不会影响他练琴呐。我竖着耳朵听着练琴的声音,和平时一样,这才放心。
练琴结束,儿子坐在我旁边看电视,对我说:“妈妈,我觉得自己做事还是虎头蛇尾的,你还是得‘拧’我,否则我就坚持不下来,做不好。”“是吗?还得我拧呀?好吧。”“上次跟你说,让你拧我,你嘴上答应了,可根本不拧我。有些事情没有你的监督我很难自觉完成。”“其实,我也想像改锥一样使劲拧你这颗螺丝钉,可是我又怕拧得太紧了,你厌烦、嫌我罗嗦,结果情绪更糟糕,你不愿意做了可怎么办?或者带着情绪去完成,呐还有什么意义呢?就像刚才练琴,我很想严厉地催促你,可是又怕说多了,你更不想练。”“嗯,明白了,没事,你还是使劲儿拧我吧。”“好,那我就使劲儿开拧,你可要接招了。要是有情绪,就及时告诉我。比如你觉得我啰嗦了,你就对我说;‘太啰嗦了,停下吧。’我就停。千万不能憋在心里,这样带着情绪去做,得不偿失。”“嗯,好的。”
这段谈话,让我想起了寒假的时候,儿子领回成绩单,对我说:“这学期,你只顾着辅导妹妹的学习(朋友的女儿),都不拧我,我数学才考了92,英语也没拿满分。”我听了道:“我辅导妹妹,跟我督促你学习并不冲突。我觉得你已经大了,好习惯已经养成,学习方法也培养出来了,剩下的就是自觉和坚持。我就是想知道,放开你是什么状态和结果。”“妈呀,你还是别放了,你就拧我吧!”
正如儿子所说,答应他要拧他,可是没有做到。总是怕拧过了,拧紧了,儿子会逆反,可能是青春期的教子书看得多了,有些过于小心谨慎了。儿子能不止一次的要求我督促他,我很是欣慰,不过这个尺度还真是难掌握,除了自己要继续摸索,博客里有经验的妈妈们,我又来请教了。你们都有什么好的经验,给我支个招呗;可爱的孩子们,你们觉得生活中,家长如何督促你们,你们才能既有动力又不厌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