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分类 > 优秀作文精选 >

关于识字教学的问答作文

2017-06-21 
关于识字教学的问答问:“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那个方法好?答:其实,两种识字方法不存在“好”或“不好”的可比
 

关于识字教学的问答

问:“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那个方法好?

答:其实,两种识字方法不存在“好”或“不好”的可比性,有时侯两种方法是混合在一起使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键在使用者运用是否得当。运用得恰到好处,相得益彰。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用的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还有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在第一学段都编排有集中识字板块,目的是在小学低年级增加识字量,好让小学生提前进入阅读和写作。这些集中识字教材编排形式活泼,体裁多样,有“词串”、“对子”、三字歌、顺口溜,内容涵盖面广,人文性强,教学时既要考虑生字字音、字形识记,又要把握住在了解字义时人文、德育的渗透;既要强化识字、写字方法教学,又要兼顾诸如看图、诵读等语文能力的培养;既要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因此,生字呈现的方式,学习方法的选择,训练手段和教学环节的优化就显得格外重要。

以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课《比一比》为例: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写字(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亅”和一个偏旁“土”)。但是,许多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落实这个教学重点。因为这一课还承载着“知道反义词”“学习正确使用量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等教学点(学习目标),他们把时间用在了这些次重点上面。

集中识字,教师应在识字形式、方法、手段上多动脑筋,让学生乐学不疲,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又多的识字、写字教学目标。

问:我看到许多阅读教学“优质课”“公开课”,都是在学生读了一边课文后,教师便在多媒体上打出一屏幕的生字、词,让学生读读,组组词,快下课时写两三个字就结束了。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答: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课确实存在您说的这种现象。许多教师习惯于第一课时让学生读一边课文后识记生字,第二课时教写字。这未免有点死板。其实,在阅读课上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随时可以进行,只不过需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来确定。

比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教师板书课题时就可以教学花生的“生”字。在写到“生”字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这个花生的“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生字的生,学生的生,生人的生,生产的生,生长的生,这个“生”字这样写(师念着笔画写)。你看,这不是上课伊始便相机进行的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吗?

有一次,我听一位教师教学《比尾巴》,在让学生用“最”组词时,学生有的说“罪人”,有的说“醉人”,就是不说“最好”。教师费了很大劲,学生还是没有弄清楚这“最”与“罪”、“醉”有什么不一样。你听,这字音不是一样的吗?同音错别字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果这位教师听到学生说出了同音错别字的时候,立即在黑板上板书出“最好”的“最”,“罪人”的“罪”和“醉人”的“醉”,并指出“最”字是上为扁“曰”下是“取”字,而“罪人”的“罪”是由“四”和“非”组成,“醉人”的“醉”则是一个“酉”和一个“卒”组成,这样虽然是一带而过,但学生经过比较,三个字混用的几率就很少了。您看,这不也是在随机进行的识字教学吗?

所以我说,集中识字也好,分散识字也好,关键是教师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要围绕着识字、写字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形式多样,灵活机智,不拘一格,唯求效果

再拓展开来说,学生识字、写字的主渠道是课堂,但生活中识字的途径很多,有的是学生自己无意识识记的,一次次与某个字见面使记住了;有的是在教师的引导、激励下,有意识的去识记的。如教师在班级里倡导了“课外识字擂台赛”,“识字大王锦标赛”,“识字、写字邀请赛”……学生就会有意识的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识、写,就会成功地闯过识字、写字关。

识字、写字能否得到应有的重视,关乎着是否产生“差生”这个大问题。一、二年级识字、写字基础打不好,学生心里清楚、明白、已经学会了的知识就是写不到试卷上,这样考试成绩就不会好。考试成绩不好,老师就不喜欢,家长就不高兴,学生就没自信,长期欠帐,因循下去,“差生”就“诞生”了。反之,过了识字、写字关,凡是自己知道的,背会、学会了的知识,都能够写到试卷上去,考试成绩就不会太差,家、校境遇就不会不好,学生就会自信,良性循环就会形成。你看识字、写字教学重要不重要?还是那句老话:教师要做识字、写字教学的有心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