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园开始下学期的招生工作。期间,接触了不少新生家长。在与家长的交流中,经常会谈论孩子能力方面的问题。其中,只有一位家长在我问道:“孩子在家或其它幼儿园的表现如何,有没有需要我们教师特别注意的地方?”时,她让孩子的父亲将孩子带了出去,单独与我交流,没有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孩子的不足。
这是一个十分明智家长。她知道当着别人和孩子的面说孩子的不足,会有许多害处:
一是强化了孩子的缺点,仿佛是让孩子或暗示孩子时刻记住自己的不足,自己是不能干的。这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二是会伤孩子的自尊心,会让孩子破罐子破摔。
三是会让孩子感觉:我就是这个样子的,不会进步了。失去了进取心。
然而多数家长在自己孩子面前不避讳谈论孩子自己的缺点。有的家长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却不会给孩子锻炼成长的机会。
例如在其孩子进入我的办公室报名时,家长没有主动要求孩子与我打招呼,(“我”对孩子来说是个陌生人,这是一个很好的让孩子与外界社会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然而家长没有重视这个细小的互动环节。)
我主动问:小朋友,你好!你几岁了?
孩子无语。(家长也没有鼓励孩子说话:告诉老师,我3岁了。而是之任之)
既然,孩子不爱说话,那么我们就退一步:“伸出几个小手指,让小手指告诉我,你有几岁了好吗?”
孩子忸忸怩怩地不肯做。(其实,这时家长可以边说边用自己的手指比划着让孩子模仿的。)
报名完毕,孩子将要离开办公室时,我又主动与孩子互动:小宝贝,再见!
孩子还是不说话。
家长却当着孩子的面说:他胆小,不敢说。
看,我们的家长已经给自己的孩子定了性,不良的定性。而不是再次让孩子试着与我这个陌生人对话,那怕只是招下手也行呀。练一练,下次也许就敢说:“再见”这两个字,再一次也许就敢主动说:“再见”了。孩子大方的个性,就是要从这一点一滴的小事情上做起。
而我回应道:下次,小宝贝一定会
我这样做是给孩子一个期望,也给家长一个希望,希望家长也要相信孩子,鼓励孩子,让他知道自己会越来越能干的。不要将孩子的不足总是挂在嘴边。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在不断地成长。
在我曾带过的孩子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个女孩子小时候很顽皮,长大后参加工作,却变成了很懂事的大姑娘,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我自己的孩子在初上幼儿园时,也不怎么活泼大方,为了锻炼她的胆量,平时走亲访友,我就要求她进门问声“好”,出门说“再见”;我还经常鼓励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进入大班以后孩子经常参加文艺节目的演出活动,上了小学还在学习跳舞和绘画,有机会参加各种演出比赛活动,甚至参加信阳有限电视台“快乐1+1”小主持人的竞选活动,并有幸主持了几期少儿节目,小学、中学也是个班干部经常主持主题班会。经过历炼,孩子是越来越大方、性格也十分开朗,不管是在中学还是进入大学,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们孩子这样的个性,喜欢和她交朋友。
请家长朋友们记住这一点:缺点不是最重要的,给孩子锻炼相应能力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家长能抓住一切可以锻炼孩子能力的机会,促成孩子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