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让人物“站”起来,“活”起来作文

2017-06-01 
让人物“站”起来,“活”起来——兼评《老爸的“一会儿”》《 我们班的“疯狂四人组》《宝宝和他的同居密友》《我们班的“假

让人物“站”起来,“活”起来作文让人物“站”起来,“活”起来让人物“站”起来,“活”起来作文

——兼评《老爸的“一会儿”》《 我们班的“疯狂四人组》

《宝宝和他的同居密友》《我们班的“假小妮”》

初入作文之门,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平铺直叙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致使人物形象瘦弱、干瘪,难以打动读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四个:一是对生活观察浅近,没有把观察和联想结合起来,脑子里缺少有趣的事情;二是以叙事代替描写,往往流于空泛、抽象,人物只留下一个影子,不能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三是即使抓住了人物的某一个特点来写,但没能把握主要特征,往往过于单一、平板,不能充分展示所写对象的变化和复杂性,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切的感受;四是以贴标签的形式进行叙述、议论或抒情,而不是让写作对象自己来说话。这些就是作文打动不了读者的主要因素。唯有让人物“站”起来,“活”起来,自己走到前台说拉弹唱,用自己生动的语言、丰满鲜活的形象,以及生动的故事去感染、吸引读者,才能激起读者心中的感情波澜。

让人物“站”起来,“活”起来的关键在于——形象丰满。一人一物一场面都可以是形象。所谓“形象丰满”, 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而言的。形象丰满,或是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人物有血有肉;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这样,写人就会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状物就会栩栩如生,有层次感,有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形象丰满对人物而言,是要使其从纸上站起来,使读者把文中的人物当作实有的人来看待,从而引起读者的浮想、遐思,并得到特有的感悟。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让人物“站”起来,“活”起来,是一项应该很好掌握的基本功,这里,我谈一下使“形象丰满”的几个要点:

一、注意“以形写神”

“形”,不限于人物外在的容貌,而是指人物的言语、行动、人物关系、社会环境等广泛的生活形态。“神”,指品质、思想、感受等。我们说的“以形写神”,就是用可视形象的具体表达来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传达不同于一般的独特感受。要让形象“活”起来,必须把握形象的特征,并通过这一形象来传达一种思想感情。值得注意的是:写“形”,外貌描摹不是重点,有时甚至可以省略掉人物外貌的描写,而通过对人物的活动,包括言语、行为、人物关系等多种生活形态的描写,更深入地写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性格,并由此而揭示出丰富的社会内容。我们以小升升的《老爸的“一会儿”》为范文来做一解说:

老爸的“一会儿”

小升升 http://blog.xxt.cn/ks0708

 哎,我老爸的这“一会儿”啊,可是千变万化的哦,就像一个橡皮筋能长能短,长的达几个小时,短的也就是5分钟,下面,我就为大家播放他的“英雄事迹”。

 镜头一:一会儿=不去

“你什么时候来饭店啊?”“一会儿就到,稍等。”,老爸的电话风暴又来了。那天下午放学回家,有几道数学题开始跟我较劲,哎,这可怎么办啊,妈妈上夜班,爸爸要出去吃饭,谁给我讲啊,我满脸愁云,老爸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坐到那里,耐心地讲解起来,可是好景不长,就这样的电话五分钟一个,老爸每一次都是一句话:“一会儿就到”。时间过得太快了,等我完完全全掌握了这几种题的做法时,一看表,竟然已经8:40了。可老爸却笑眯眯地对我说:“不去了,吃你妈妈做的饭香!”

 镜头二:一会儿=4小时

“喂,老爸,你什么时候回家啊?”“一会儿就回去,一会儿就回。”这是我那天晚上和爸爸的第一次联系。我老爸爸对工作可是兢兢业业,可与老黄牛媲美。那天晚上,他说加班做幻灯片,做完幻灯片又接到了些技术材料的命令,他在单位不停地干啊干……,到我进入了甜美的梦想时,他才饿着肚子到家,他整整工作了4个多小时啊!你们说我的老爸和老黄牛比较谁能获胜啊?这一会儿也特长了点吧!气的我和老妈干瞪眼瞎等他。

 镜头三:一会儿=5分钟

“喂,小姚,我们家电脑有点故障,你有没有时间过来看一下?”“行,一会儿就到,5分钟。”这时我看到老爸像触电似的,立刻放下手中的活,从衣柜中随便抽出一件上衣,胡乱套在身上,又顺手拽起工作裤穿到身上,拿着钥匙一溜烟跑出了家,就连他出门必带的手机也躺在了家里。哎!谁让老爸的电脑水平在单位是出了名的,谁家的电脑有困难,他都是人到病除,谁不愿意找他呢?你们说,这是不是才叫真正的“一会儿”呢?

 怎么样!我老爸的一会儿神奇吧!不过我还是喜欢这个充满朝气、我学习中的好伙伴、爱帮助别人,一个热爱工作的“工作狂”的老爸!

这篇文章没有对“老爸”的外貌做任何描述,而是把重点放到了写“老爸”的“言”和“行”上,用三个片段来传“老爸”的辅导认真、忘我工作、热情待人之“神”。小作者所抓的人物的特点是——人物的习惯用语——“一会儿”。

镜头一的“一会儿=不去”,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个具有爱心、耐心,把孩子学业辅导放在心上的家长形象。“一会儿就到”在这里成了“老爸”的托词。我们从结尾的“老爸却笑眯眯地对我说:‘不去了,吃你妈妈做的饭香!’”可以看出,这个点睛之笔凸显了“老爸”并没有把一次饭局放在心上,而对家对孩子的深爱却闪亮于笔端——这就是所传之“神”。

镜头二的“一会儿=4小时”,介绍了“老爸”的一次加夜班。“老爸”在电话里答应“一会儿就回去,一会儿就回”,既是对家人的安慰,也是自己忙于工作时无暇解释的托词,这就是以人物的“言”来传人物的爱岗敬业之“神”。

镜头三的“一会儿=5分钟”写得很生动,主要以动作描写来表现。这里采用了细节描写,邻居有求,“老爸”必应,“行,一会儿就到,5分钟”,接着是“行”——“ 立刻放下手中的活,从衣柜中随便抽出一件上衣,胡乱套在身上,又顺手拽起工作裤穿到身上,拿着钥匙一溜烟地跑出了家,就连他出门必带的手机也躺在了家里”,栩栩如生地传达了人物的“急他人所急”的助人为乐的品质。

三个角度,很好地塑造了“老爸”这个人物形象,读起来就有了感人的力量。“神”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文章的精华,小作者正是通过对人物言语行动的真切描绘,不仅使人物的声容神态跃然纸上,而且还将他的内心世界毫无讳饰地展示在了读者的面前。

二、注意“多描少叙”

初学作文,总是以叙述为主而不善描写,不少同学习惯以叙述代描写,以说明代描写,像一个讲解员,干巴巴地介绍人物,说明形象。这样的作文,形象自然乏味,语言难以生动。随着阅读的增多和词汇的积累,我们要向“多描少叙”转化,就是尽可能多的使用描写,少一些叙述,写好几件事,人物形象就会站起来。如,“一只小鸟落下来”,是叙述语,而“一只翠绿色的小鸟,像在寻找自己的伙伴,一边绕着树丛盘旋,一边不时鸣叫两声,最后疲倦地落在枝头上。”,则是描写语,这就很有形象感,很有韵味。现在,我们阅读&然然&的《我们班的“疯狂四人组”》:

我们班的“疯狂四人组”

&然然&   http://blog.xxt.cn/391953305436

“疯狂四人组”,和我们班的“四人帮”差不多一样,都是我们班的搞怪组合,确切些说,应该是搞笑组合,每天都笑料不断。

早上,我刚到走廊,就听见了一阵“悦耳”的“歌声”(众人:那是歌声吗?那“歌声”都能吓死一个人了!)我在心里想:一定又是“疯狂四人组”在搞鬼。

我还真没猜错,教室里,只看见“郭大侠”左手拿着钢笔,右手拿着一个铁质的笔盒在那里“伴奏”,“滕大力”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一个笔盒握在手中当话筒,用沧桑的声音唱道:“我感动天,感动地,怎么感动不了你……”再看旁边,只见“孟德尔”把一张桌布戴在头上,一张桌布围在腰里,在旁边“翩翩起舞”,这时,“沈大洋”手里拿着一个被卷成圆锥,里面并放了一些撕碎了的纸的本子,跑到“滕大力”身边,说:“‘滕仔’,你好帅啊,你老霸道了……”同学们呢,有的在凑热闹,有的在跟着一起起哄……

【因博客字数受限,文字有删节】

上数学课时,老师在前面讲练习册,“疯狂四人组”就在下面说小话,老师讲到高潮时,他们也说到了高潮。【以下有删节】“你们四个,站起来”老师一一指着他们命令道,“都六年级了上课还说话!”“老师,不是我。”“沈大洋”面不改色地说道,“是他们仨,一直搭讪我……”“你胡说,”“滕大力”说,“是你先说话的好不好,这跟我有一毛钱关系吗?没有!”“对对对,‘大力’说得对。”“郭大侠”和“孟德尔”连忙帮腔。“老师啊~您要为我做主啊~我可真是无辜的,我是良民啊……”“沈大洋”带着一点哭腔说道。老师被他们这么一说,给说迷糊了:“好了好了,你们四个怎么回事啊,啊?先坐下吧,再有下次的话,就没这么简单了!”他们装着无辜地样子坐下了,等老师继续讲题时,只见他们四个互相使了一个得意的眼神,悄悄地庆贺着这伟大的胜利。

哎~这个“疯狂四人组”啊,上课“疯”,下课“疯”,简直没有不“疯”的时候啊!

这是一篇写人物群像的作文。由于人物多,更要注意抓特征描写。小作者很聪明的,她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上下了功夫,把四个人的群体形象个性化了。其实,所选材料并不复杂,也就是班级发生的一件平常小事,表现了班级生活的趣味、活泼、多彩。但是,小作者能够把它生动地再现出来,她所依靠的就是描写。

文章的第三段具体摹写这个即兴的搞怪演唱会,场面描写中进行个人漫画式的交代:“‘郭大侠’左手拿着钢笔,右手拿着一个铁质的笔盒在那里‘伴奏’, ‘滕大力’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一个笔盒握在手中当话筒,用沧桑的声音唱道:‘我感动天,感动地,怎么感动不了你……’再看旁边,只见‘孟德尔’把一张桌布戴在头上,一张桌布围在腰里,在旁边‘翩翩起舞’,这时,‘沈大洋’手里拿着一个被卷成圆锥,里面并放了一些撕碎了的纸的本子,跑到‘滕大力’身边”,这里有搞怪的伴奏,有投入的歌唱,有滑稽的伴舞,有献“花”的粉丝,一下子把气氛渲染起来了。写得很立体化、很精彩的。而第六段详写数学课上的说小话——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嗡嗡嗡……’如蚊子般的说话声”终于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并没有马上制止,从老师采用的“欲擒故纵”手段上可以看出,这不是第一次与他们斗智斗勇了。从下面的对话描写中也可以看到,这个“疯狂四人组”是很有辩解口才的。尤其是他们把老师说迷糊之后,“互相使了一个得意的眼神,悄悄地庆贺着这伟大的胜利”的画面,其态真实而可爱。这两段描写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让人物“活”了起来。这就是描写所产生的功效。

三、注意“表现角度”

记事写人同摄影一样,也要讲究角度。拿拍摄人像来说,可以正面拍,可以侧面拍,可以俯拍,也可以仰拍……究竟选择怎样的角度拍摄才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呢?这对于摄影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文也是这个道理,人物形象是否丰满,与我们的表现角度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全方位思考,那么就有这样一些角度可以选择:人物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人物的外貌有什么特征?人物的动作在哪些方面与众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在什么地方?别人是如何看待这个人的?如果能够很好地落实这些阐述点,全方位表现描写对象,人物形象就会丰满起来。我们可以孙睿康同学的《宝宝和他的同居密友》为范文,来熟悉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宝宝和他的同居密友

孙睿康   http://blog.xxt.cn/sunruikang

宝宝,菲菲,兽兽,是同居在一起的密友,他们之间,可是很有趣的哦。

宝宝和菲菲

菲菲(肥)是一个很利落的人,长相还行,就是这两年体重增长过快了。于是,菲菲发誓减肥,可她早上说的话,到晚上就失效了。于是,菲菲身材依旧。【以下有删节】

宝宝和兽兽

兽兽(瘦)是和他们同住的男人。有一个男人住在屋子里是不是更有安全感呢?不见得。因为,兽兽奇瘦无比,如果真有坏人入室抢劫,兽兽能对付得了吗?

兽兽的回答是肯定的。并且他大言不惭说自己瘦是瘦净肌肉,高中时还是篮球运动员呢。虽然宝宝看着他的肋骨和麻杆一样的腿直犯嘀咕。但菲菲出面证实这一切皆有可能,因为兽兽对菲菲和宝宝好着呢,那是可以置自身不顾也要保全菲菲和宝宝的。再说了,菲菲认识兽兽可比认识宝宝早得多,她说话有一定的权威性。【以下有删节】

宝宝的自述

偶叫宝宝,男性,学名孙睿康。偶和一个叫做菲菲的女人和一个叫做兽兽的男人合住。

这会儿我正在博客上写文章,写写我们三个人的故事,菲菲和兽兽已经走过来N(N﹥10)次了。他们其实很想看,但故意做出不想看的样子。菲菲过来的理由是问了数遍晚上想吃什么,然后偷窥一眼我写的东东;而兽兽的借口是“你写的啥呀,咋这么慢?”并且还装出那种不耐烦的口气,当然,他的眼睛也没闲着----说话的同时也扫描着电脑屏幕。

我索性大声告诉了他们题目----《宝宝和他的同居密友》。菲菲沉不住气了,嚷嚷道:“我们怎么能叫同居?我们是有结婚证的。”她说的是她和兽兽。

不好意思,他们的结婚证我真的没见过(虽然菲菲立马就找,口中念念有词:“就是,这倒霉孩子不提,我还真忘了把结婚证放哪了?”),但他们的婚纱照我是天天可以看见的,照片上的菲菲婀娜多姿,兽兽虽瘦却仪表堂堂。今天,虽然岁月的痕迹已无情地留在了他们的身上和脸上----背为我驼,脸为我皱,体为我宽。但在我的心里,他们依然是那样的美。

照完那张婚纱照,两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儿子,那就是我----宝宝。

到现在,你看懂了吧?没错!宝宝是我,菲菲是老妈,兽兽当然是老爸了。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篇作文选择了以交代人物关系为基本角度的片段组合法,这种很小的组合角度,能够比较集中地表现人物特点,理清人物关系。

第一个小标题:“宝宝和菲菲”,重点是介绍“菲菲”的体型特征和“宝宝”与她的关系。使用的主要是侧面描写。我们从简略的对话中,可以感觉到“菲菲”对体胖这个话题的敏感,也能感觉到“宝宝”对“菲菲”体胖的关注。在这里,孙睿康设置了一个悬念:“菲菲”和“宝宝”是个什么关系呢?问题尚未解决,结尾又自然而然地牵出了另一个人物——“兽兽”(谐音于“瘦瘦”),这就吊起了读者欲罢不能的阅读胃口。

第二个小标题:“宝宝和兽兽”,运用的表现手法多一些,他把表现“兽兽”作为文章的重点。先写“兽兽”的特征性“瘦”而不弱,突出的是“兽兽对菲菲和宝宝好着呢”这个“神”。接着罗列“兽兽”在家庭里的表现(简要的事实),传的是“兽兽是个好男人”这个“神”。最后采用正话反说手法,详写“兽兽”对“宝宝”的关爱备至。读到这里,“兽兽”这个形象便生动地跃然于纸上了。同时,在语言表达上,小作者很善于制造幽默,当我们读到“菲菲认识兽兽可比认识宝宝早得多,她说话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凭什么就会欺负我?有本事你动动菲菲试试?”等妙趣横生的句子时,一定会忍俊不禁。

第三个小标题:“宝宝的自述”,是把三个人物放到了自己“写作文”这个小环境里来展示。先说“我”写作文所引起的“菲菲”和“兽兽”的关注,由此引出了“菲菲”对“同居”一词的异议。接着写“菲菲”“兽兽”寻找结婚证,进而又连环引出了结婚照与现实形象的对比。故事有了结果,原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父、母和儿子的关系。至此,我们在欣喜中感悟到了一个家庭的其乐融融。

这篇文章做到了四点:表现人物的角度新,选材的角度小,做到了角度的集中与角度的典型。当然,风趣的语言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四、注意“个性特征”

我们看故事片,常常会受到情节的感染,这靠的是演员形象入微的神情动作和个性化的语言,而不是让演员向观众介绍剧情。要想使人物形象“活”起来,就必须让文章的形象本身说话,来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我们要避免的是:在行文时贴标签:“这是一位热爱学习的人”,“那是一个很搞笑的人”,这样的文章根本谈不上“形象丰满”。同时,描写人物的言行时,要有一定的选择,绝不是全盘记录,要选择最有意义的言行,既有思想性,又能显示性格的行动,还能最有效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这才是最好。我们来看月光美人的《我们班的“假小妮”》:

我们班的“假小妮”

月光美人   http://blog.xxt.cn/720815

前几天,同桌杨牧笑眯眯地对我说:“马睿文,我的左边的人是一个假小妮,我的右边的右边的人也是个假小妮,而我的右边的那人,却是个真的……”我哈哈大,灵感突发,拿笔写下了《我们班的假小妮》。

第一大假小妮,非孙彦波莫属。他总是爱翘兰花指,有点女性化,是吧?

下课了,杨牧喊道:“孙彦波小姐,嗨!”

孙彦波一句话也没说,也没有生气。接着,孙彦波伸出细长的手臂,翘起了兰花指,在杨牧的胳膊上来回地抚摸着。轻轻的、柔柔的、软软的、缓缓的,好似一缕春风拂过。摸得杨牧不停地发抖。好大一会才回过神来。杨牧压低了声音,发颤地对我说:“好肉麻,再这样下去,我就得精神病啦!”不巧,这话被孙彦波听到了。孙彦波又翘起兰花指,悄悄地伸到杨牧的胳膊下面。杨牧没发现。当孙彦波碰到杨牧的胳膊时,杨牧吓得大叫一声,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喊:“吓死啦!吓死啦!孙彦波,你哪根神经搭错啦?我告诉你,我有心脏病,不要吓我!”杨牧的大叫引来了同学们的目光。大家嘿嘿地笑着,已顾不上躺在地上的杨牧了。

孙彦波虽然是个假小妮,可是干活这事,他可不差。记得一次我值日,省里要来人检查。我让孙彦波扫三组的地,孙彦波扫得干干净净,厉害极了!

这就是孙彦波,一个爱翘兰花指的假小妮;一个干活很积极,很卖力,很认真的小伙子!

第二个假小妮,便是张付伟了。以下有删节】

还有一位——何汇洋,他的声音很女生,像是从嗓子眼里挤出来的,他的声音本来就那样尖而细。只要你听到他的声音,就一定能联想到娃娃音!不过,他的学习很不错哦!有一次数学考试,全班90分以上的共四个,他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就是何汇洋,一个有着娃娃音的假小妮,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小伙子!

这就是我们班的假小妮,一群给我们班带来无限快乐的小伙子们!兰花指,呕吐,娃娃音只是表象,他们内在的美,才让人钦佩!

这篇作文写了三个同学,从材料安排可以看出,处理的手段是两详一略的写法。虽然都是三个“假小妮”,但是各有其“假”,各有个性。

孙彦波的特点是“爱翘兰花指”,在表现他的这一特点时,细写了动作“翘起了兰花指,在杨牧的胳膊上来回地抚摸着。轻轻的、柔柔的、软软的、缓缓的,好似一缕春风拂过”,“ 翘起兰花指,悄悄地伸到杨牧的胳膊下面”,接着用杨牧夸张的动作来衬托这“兰花指”给他的“震撼”,这段结尾的调侃增加了喜剧效果。

张付伟的特点是“爱做呕吐的动作”,于是用一个实例来让人物自己表演。当同学无意识地问:“那不是假小妮吗?”结果引来了付伟的一连串动作:“把比较长的头发一甩,叫道:‘不要叫我假小妮!很恶心,我吐!’接着,张付伟摸着他的胸,然后轻轻往下推,一边大叫一声,把嘴巴张得老大老大,假装呕吐的样子。那做派真是比女生还女生”。这个细节正好展现出人物的“假小妮”的个性。

河汇洋的特点是“娃娃音”,也就是尖嗓门。对于他,文章只是做了简要的记述。

这篇文章并没有仅仅局限在写三个“假小妮”的“假”上,而是分别从正面介绍了他们各自的优点,并强调“只是表象,他们内在的美,才让人钦佩”,这就为表现主题增了色。尽管作文正面描写的力度还显得薄弱,但是,作为一个小学生,在刻画人物个性特征上,还是写出了自己的水平和风格。总之一句话:描写人物,要求绘形传神,显示灵魂,而不是公式化、脸谱化;无论采用什么技巧,无论选择什么角度,目的只有一个:突出人物的个性。

让人物“站”起来,“活”起来,是我们练习作文的目标。只要不断在阅读中感悟,不断在感悟中练笔,我们就会距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直至抵达这个看似深奥而并不神秘的自由境界。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