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写人记叙文中的点睛之笔——肖像描写作文

2017-05-31 
写人记叙文中的点睛之笔——肖像描写——兼评《蝶儿飞》《“柿把儿”老师》《“糗”老师》说到赵本山,我们脑海中首先会出

写人记叙文中的点睛之笔——肖像描写

——兼评《蝶儿飞》《“柿把儿”老师》《“糗”老师》

说到赵本山,我们脑海中首先会出现一幅怎样的人物画面呢?会出现一个帽檐耷拉,满脸沧桑,走路膝部前杵,步幅夸张的普通农民形象。这就是赵本山外在的特征,如果落实到文字上,就是有特征的肖像描写。

在中小学生作文中,肖像描写存在的最大问题有两个:一是“千人一面,缺少特征”。 写眼睛不是炯炯有神就是水汪汪的,不然就是黑葡萄似的,而且还都是大眼睛;鼻子都是不大不小的,鼻梁都是高高的;脸蛋都是红扑扑的像苹果……这些现成的套词把各类人物变成了一个模样,就象“克窿”出来的一样,太格式化、脸谱化了,既缺乏个性特征,也不符合生活真实。二是“为写肖像,而写肖像”。这个描写只是为了给人物一个脸谱,与表现人物的需要没有什么关联。如:“妈妈很勤劳,很善良,你看她水灵灵的大眼睛,双眼皮,长长的睫毛,美得就像是芭比娃娃。”不管“妈妈”多么“芭比娃娃”,与她“很勤劳,很善良”并没太多关系吧?且不说这样的描写是否真实、可信。

我们有句俗语:“人如其面”。说的是,从一个人的相貌可以判断他的性格,这是一般情况。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猥琐、丑陋。大文学家雨果笔下的阿西莫多是人间的“丑八怪”,可是他的心灵却是至善至美的;而《红楼梦》中的王熙风美丽俊俏,却心毒手狠。作文中的肖像描写,我们要下功夫追求的就是:突出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

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一、简笔点特征

我们首先要明确肖像描写的三个概念:①肖像描写,是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的;也就是说,是服务于文章主题的。②所谓特征,就是一个人的外貌区别于其他人外貌的标志。③简笔点特征,就是用最简洁的笔墨,把人物的肖像特征要言不烦地描述出来。

说到抓特征,会有很多方法来表现,诸如:工笔细描法、白描勾勒法、画龙点睛法、步步深入法、漫画夸张法等等,不一而足。我觉得,了解一些肖像描写的方法很必要,但是,不要受限于“方法”,也不要囿于框框,在描写人物时,只要抓住了特征,用自己认为最简洁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就行了。我们的小博友析析,只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并不熟悉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法,然而,他笔下的人物却特征凸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先来看看析析的《蝶儿飞》一文的人物肖像描写吧:

蝶儿飞

析析  http://blog.xxt.cn/kangzhexi

郑州有个爱乐乐团,开了不少民族器乐班。与别的班清一色的本地学员不同,古筝班有一位外地学员。她就是开封市区的七年级女生——倩倩。

倩倩特爱美,穿着打扮很讲究。春季,早早地穿上连衣裙,一点儿也不怕冷。夏季,宽衫加短裤,看着蛮精神。秋季,马甲配牛仔,瞅着怪摩登。冬季,裹个大红羽绒服,远远望去,像盏华贵的宫灯。她的发型也不停地变:有时很清纯,皮筋扎个马尾辫;有时很搞笑,光灿灿的发卡下晃着两根小辫子;这一、两个月留的是短发,刚盖住耳朵。据说期末学习忙,这种发型最省劲儿。

总而言之,她给人动漫的感觉,变过来,变过去,斑斓多彩。惟独不变的,是清澈明亮的大眼睛,时时闪烁着热情和活力。

倩倩特好学,投师学艺很执着。要说,开封的古筝名家很多,她却认准郑州的。每周一节课,周六上午十点到十一点。想想,开封离郑州九十公里,可不近。她好比候鸟似的,飞过来,飞过去,满荡荡飞了四年。当然,她没长翅膀,全靠她的妈妈开车来回送。有一回,进郑州的路口有点堵,迟到五分钟。她在走廊里跑得急匆匆,披着的外罩在肩头一鼓一鼓,酷似一只花蝴蝶。由此,就有了雅号:蝶儿。

倩倩特能干,去过的地方很不少。省内的,省外的,黄河北的,长江南的。哦,可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去磨练本事。起初是她妈妈让去,后来是她自己要去。反正,无论哪里有古筝比赛,就有她花蝴蝶般飞去的英姿,就有她自信满满的弹奏。就这样,飞呀飞,飞罢北京飞香港,飞罢澳门飞台湾,捧回来一个又一个大奖杯。这真叫“夭桃唯是笑,舞蝶不空飞”,她早已成了爱乐乐团的大明星、中州筝韵的小招牌。

朋友们或许奇怪了,倩倩的事,你析析咋会知道恁清。哦,明说了,倩倩是析析的大师姐,析析是倩倩的小师弟。一个老师,一个小班,同练一首曲。两年前协奏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一年前合作的《化蝶》,至今还是爱乐乐团的保留节目。豪气冲天的团长时不时吹嘘:他亲手培养了一对“玉女金童”。

不过,析析没法与倩倩比。倩倩已经“化蝶”了,越飞越高,快到云彩眼了。析析充其量只是一个“知了”,因为早就知了若干年后,中国的古筝界将会升起一颗新星,书店里将会买到一张又一张印有“倩”影的曲碟。析析惟独期待的,是倩倩成名之后,可别忘记郑州曾经有位小师弟,写过一篇《蝶儿飞》。

《蝶儿飞》中的主人公叫倩倩,在析析笔下,倩倩的形象呼之欲出。析析没有集中力量描摹倩倩的面貌,却把我们的视线引向了四季里倩倩的穿着和发型变换上,“春季,早早地穿上连衣裙,一点儿也不怕冷。夏季,宽衫加短裤,看着蛮精神。秋季,马甲配牛仔,瞅着怪摩登。冬季,裹个大红羽绒服,远远望去,像盏华贵的宫灯。她的发型也不停地变:有时很清纯,皮筋扎个马尾辫;有时很搞笑,光灿灿的发卡下晃着两根小辫子;这一、两个月留的是短发,刚盖住耳朵。据说期末学习忙,这种发型最省劲儿”。这里虽然没有摹写容貌,但是,一个活泼亮丽、朝气勃发的小女孩儿形象已经跃然纸上,所给我们的印象是非常清晰可见的。从衣着变换到发型变换,都服务了人物“爱美”和自身青春飞扬的特征。

在行文中,析析还采用了“步步深入法”,一是写倩倩的眼睛,“清澈明亮的大眼睛,时时闪烁着热情和活力”;一是写倩倩在特定环境下的身姿,“她在走廊里跑得急匆匆,披着的外罩在肩头一鼓一鼓,酷似一只花蝴蝶”。这些看似简单的描写,都展示了倩倩“爱美”、“好学”、“特能干”的性格特点,服务了主题的需要。

如果把这些肖像描写部分删去读一读,我们就会感到文章失去了生动性,这说明肖像描写是必要的;如果读一读,闭上眼睛可以看到人物栩栩如生在眼前,则说明这些肖像描写是成功的、富有特征的。

二、简笔绘微瑕

同学们笔下的肖像描写,大多是把人物写美。也许正是这个潜意识,助长了千人一面的弊病形成吧。其实,美是相对而言的,再美的人也会有瑕疵。我想起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面厣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姣喘微微”,强调的是病态美;鸳鸯“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几点雀斑”,被红学家赞为真美。想起了《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莫多,是雨果笔下的一个“丑八怪”,但他成了心灵美的代表人物……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人物形象描写,恰恰是因为其外形或内心若隐若现的微瑕,才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艺术上所说的“缺陷美”。缺陷之所以美,是因其体现了个性才显得真实。生活中,人或事物不可能尽善尽美,有了缺陷才能让人有所思有所悟,有了缺陷才能感觉到人类追求完美和进步的最深层的呼唤和力量,所以,缺陷美能唤起人们特殊的感受,能激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在与完美的对比中,缺陷往往使人感觉到追求进步、追求善美的需要,从而具有了积极的意义。

我们描写人物时,如果能够从积极的方面简笔勾勒微瑕,是很容易突出个性产生感染力度的。我想起了析析作文《哦,老k》中的老k,他是这样描绘老k的:“老K看上去30岁左右,留着一小绺山羊胡子,或许属羊的缘故吧。他个头有点欠火候,总爱穿双高跟皮鞋,如果把鞋脱了,估计比我高不了多少。”简略几笔,便活画出了“老k”的特征。而析析所抓的特征正是“老k”的瑕疵:“一小绺山羊胡子”,“个头有点欠火候”。给我们的印象十分鲜明深刻。而孙睿康的《房产中介人-老张》中的老张的肖像,小作者采用了夸张对比描写法:“现在四十多岁,保养好的,跟小伙子差不多。可这个老张,面孔长得跟实际年龄确实有很大差距。他自己也承认:有一次,自己半夜起床小解,对着镜子一照,差点儿喊自己‘大爷’。”这里虽然没有对其相貌进行具体刻画,但是,我们从模糊中却清楚地看到了这个“老张”“面老”的特征。下面我们看看许俊文同学的《“柿把儿”老师》一文中的肖像描写:

“柿把儿”老师  许俊文

他姓赵,个子很矮,比拿破仑肯定还矮几厘米。满脸的青春美丽痘。小小的眼睛上罩着副近视镜。厚厚的嘴唇上蓄着两撇小胡子。

第一堂语文课,他自我介绍说:“我嘛,就这副尊容,是吧!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是吧!”就这一堂课,有心的同学做了次不完全统计,他总共说了180个“是吧”,平均每分钟4个。于是大家暗地里叫他“是吧”老师。因“是吧”与“柿把”谐音,而这里多柿子,所以,大家就管他叫“柿把儿”老师。

以后上课,他在上面说一个“是吧”,同学们在下面学一下。有时,他他还没有说“是吧”,同学们就先说了。他很生气,却不好发作。谁叫他满嘴“是吧”呢!又一次,他真的生气了,一甩教鞭训斥大家:“以后,只许老师说‘是吧’,不许你们说‘是吧’,谁再说‘是吧’,就滚出去!”“柿把儿”老师从来没有发过这么大的火,这一下把大家给镇住了,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谁料,他最后又来了一个“是吧”,教室里“哄”地又笑了。

他的课确实讲得不好,甚至可以说讲得比较糟。每堂课都在嘻嘻哈哈中结束,他走时,鼻尖上尽是细细的汗珠。可他的写作水平却出奇地好,还是市作协的会员呢!同学们常在报纸杂志上读到他的大作。老实说,在同学们心中的某个角落还装着对他的敬意呢!

他快30岁了,还孑然一身。听说谈过的不少,可没有一个成功的。近日,又有好心人给他介绍了一位,是文学青年,长得特俊,还是某局长大人的千金。姑娘因喜欢他的文章而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他。他还有啥说的?连别的老师都说:“这家伙艳福不浅啊!”姑娘有个条件,要把他调到某局办公室,以后朝政界发展,前途大大的。这那里是条件啊,分明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一桩。他倒好,说要考虑考虑。

那一天,姑娘笑盈盈地飘进他的寒舍来打探结果。他望了姑娘一眼,低下头说:“我还是爱我的学生,我不能离开我的学生,离开他们,我就失去灵感了。是吧?”听了他的话,姑娘气红了脸,大喝一声:“去你的‘是吧’吧!”说着转过身“噔噔噔”走了。他望着姑娘灵动的背影,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终于没有流出来。

同学们知道了这件事,个个感动得直流泪,真想把“柿把儿”老师亲两口。

第二天,“柿把儿”老师去上课,发现课桌上亭亭玉立着一个花瓶,里面插着一把鲜艳的野花,花茎上系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赵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爱你,我们不能没有你。我们不再叫你“柿把儿”老师了,我们以后要好好听你的课!”

“柿把儿”老师痴痴地望着纸条,眼睛眨也不眨,半天说不出一个字。只是那两撇小胡子在剧烈地抖动。突然嘴一张,迸出两个字:“是吧!”听了他的话,班里静静地,没有一个人笑。

这篇作文主要是抓住人物的微瑕来展示人物的心灵美的。在描写“柿把儿老师”的相貌时,笔下毫不留情:“个子很矮,比拿破仑肯定还矮几厘米。满脸的青春美丽痘。小小的眼睛上罩着副近视镜。厚厚的嘴唇上蓄着两撇小胡子”,这属于白描手法,加上他时不时蹦出一句口头禅“是吧”,这个赵老师的形象便生动地3D在了我们眼前。在行文中,小作者也注意了扣住人物激动的心理活动来绘肖像,如:“‘柿把儿’老师痴痴地望着纸条,眼睛眨也不眨,半天说不出一个字。只是那两撇小胡子在剧烈地抖动”,这要比用议论抒情句来表达形象生动得多。可以说,貌丑、口吃都是“赵老师”瑕疵,虽然缺陷集中在这个人物身上,但是,我们读完这篇作文,并没有觉得主人公“丑”到哪里去,倒是觉得他很质朴、很真实,很可爱,好像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说不定哪天出门就能够遇上。这就是成功的肖像描写所给予我们的感受。

美是生活!我想,“微瑕” 之所以美,在于它的真实可信;“微瑕”之所以成为美,还在于它的恰如其分。我们说“恰如其分”,指的是“微瑕”不过是微瑕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这样,“微瑕”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便由此而产生了。

三、简笔见性格

人物的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容貌、衣饰、姿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但它却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于人物外貌的一般的琐碎的描写上,成功的人物肖像描写,不仅在人物的外形上描绘得鲜明生动,给人深刻印象,而且能使人们通过这种描写,了解到人物的内在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的特点。《“柿把儿”老师》一文中的赵老师,肖像描写就成功在:用质朴的语言进行简笔勾勒,很注意选择人物外貌最突出的、最有特点的部分,以及与情节发展有关、对表现主题有关的部分加以描写,使人物一心热爱教育事业、立志献身教育事业的品质美,得到了真实生动的展示。我们不论写什么人物,只要在肖像描写上,做到简洁用笔“绘形”而“见神”,那么,这肖像描写就是成功的。我们来阅读阁楼上的公主的《“糗”老师》:

“糗”老师

阁楼上的公主  http://blog.xxt.cn/loveyx

说起我这新老师啊,很有意思,那可是让人想笑而又不敢笑,不信你瞧。

一、领导在讲话

“咳咳咳,我在讲话呢!”惊堂木一拍,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愕然地注视着讲台上的陌生人。派头蛮大的,大腕儿啊!再仔细听听。

“老师往上面一站,你们还不知道安静?”

咦?怎么,是个老师啊?再用偶的近视眼瞧瞧。讲桌前,站着一位昂首挺肚、方脸塌鼻的老师。远远看去,还真是挺威风的,倒像个校长。刚提到校长,这个老师就又开始用校长派头讲话了,面色严峻,小眼放光,两手架在讲桌上,拳背抵着桌面,说一句话,头就往右上方高昂一次,不时还翘起与啤酒肚不太相称的无名指比来划去,好一个“校长”派头!

二、调皮的铃声

谁都知道我们学校的铃声最复杂,早读铃、预备铃、上课铃和下课铃,每一个铃(音乐铃声)都长达半分钟。这不,刚刚打过早读铃,新老师就以为开始上课了。滔滔不绝地讲了十分钟后,那调皮的预备铃响了起来,老师不得不尴尬地停住,两只不大的眼睛迷茫地凝滞着,还保持着刚才讲话时抬起胳膊的姿势,像被点了穴一样呆在那里,我们都忍不住想笑,憋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人敢笑出声来。

“同学们,快上课了,请做好课前准备~~~~。”那清脆的童声(音乐铃声)在我们班里特别响,而且它似乎在故意和老师作对,声音拖得特别长。

好容易铃声不响了,老师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可刚过了三分钟,那不识时务的上课铃就调皮地响了起来, 老师张开的嘴巴又迷惘的定着了格,两只眼睛里飞出来的都是疑问。我们不得不又憋笑。老师似乎是等不及了,咽下一口什么东东,第三声“咚”刚刚停止,他就开讲,结果,刚说出俩个字,那最最不合时宜的第四声“咚”又响了起来……响完了,老师心有余悸地问我们:“还有没有了?”唉,这铃声把老师给整惨啦。

三、“我知道!”

上课老师提问题不新鲜,老师提老师不会的问题也不新鲜,可老师提老师不会的问题等得到答案后总眯着眼似笑非笑地饶上一句“我知道”的老师可就太新鲜了,比如说这次。

“你们班班长是谁呀? “李靖睿。”

“我知道!”嘴角一咧,似笑非笑的眼神。

“你们班纪律委员谁呀?” “王一鸣。”

“我知道!”嘴角一咧,似笑非笑的眼神。

“你们班语文课代表是谁呀?” “赵雪岑。”

“我知道!”嘴角一咧,似笑非笑的眼神。

……

真是哭笑不得啊!您知道还问!唉,老师,偶们知道您面子重要呀!

唉,遇到这个讲话像领导,不适应上课铃的“我知道”老师,能有什么办法?只能慢慢适应啦。

这篇文章多处写到了新老师的肖像。

第一处:“讲桌前,站着一位昂首挺肚、方脸塌鼻的老师。远远看去,还真是挺威风的,倒像个校长。刚提到校长,这个老师就又开始用校长派头讲话了,面色严峻,小眼放光,两手架在讲桌上,拳背抵着桌面,说一句话,头就往右上方高昂一次,不时还翘起与啤酒肚不太相称的无名指比来划去”,从“昂首挺肚、方脸塌鼻”的形象可以看出,这位新老师虽然貌不惊人,但庄重、有气质;从“面色严峻,小眼放光,两手架在讲桌上,拳背抵着桌面,说一句话,头就往右上方高昂一次,不时还翘起与啤酒肚不太相称的无名指比来划去”的描写,可以看出他严肃认真,略有些生气,但没有发作,想给同学们留下“威严”的第一印象。这些都有效地服务了人物性格的表达。

第二处:写新老师不熟悉复杂的铃声,错把早读铃声当成了上课铃开讲,当预备铃响起时,新老师“两只不大的眼睛迷茫地凝滞着,还保持着刚才讲话时抬起胳膊的姿势,像被点了穴一样呆在那里”,这就表现了他迷惘的思索过程:“怎么又响铃了?什么铃声啊?”经过考虑,他认为是上课铃,于是再次开讲,而铃声又响起,“老师张开的嘴巴又迷惘的定着了格,两只眼睛里飞出来的全是疑问”,铃声把新老师闹糊涂了,这才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他后面“心有余悸地问我们:‘还有没有了?’”这些都很真切、很细微地反映了人物感情的复杂变化,展现了新老师内心的丰富世界。

第三处:反复出现“‘我知道!’嘴角一咧,似笑非笑的眼神”一句描写,用来表现新老师风趣但也有点虚荣心的性格。

作为小学生,写人物肖像能够注意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感情,尽力体现人物的风貌,以求达到以形传神的目的,可见基本功很扎实。这也是令人倍加欣慰和赞叹的事。

以上范文,其共同特点是:描写肖像,没有过多繁琐的形容和修饰,有的只是简练、质朴的文字勾勒,可是,都有效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了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神情变化,进而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反映了人物的心灵状态、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的波动和发展过程,从而立体地刻画了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起来。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