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带来的启示
启示1:从正常事情中看出不正常的现象
从答案看,是几?
也许你会很快的回答出来60。
这可能是我们生活中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也许正常的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那么我想通过12×5来给各位分享哪些东西呢?
首先,我们可能做错吗?有一次,同事突然说12×5=100,我们当时感觉是比较震惊的,因为12×5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是100啊。
当问及他的思维过程,他说12×5,当时就想12可以分成10和2,先用2×5=10.前面还有一个10就直接想成了100.
后来我考虑这种错误的时候,想了一下,会不会是把12×5看做了20×5呢,因为“十二”和“二十”是很容易弄混的。
启示2:从“=”看数学
有时在想“=”怎么去念,她是“等于”吗,感觉并不完全是这样,因为“=”前是动作,比如12×5,她是一个数去乘另一个数,这是一个动作,是一个过程。“=”后是结果,比如“60”,所以直接把动作和结果用等于来描述,是不完全合理的。可以这么说十二乘以五可以得到60这个结果。
启示3:12×5=60,那么12×?=60呢,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种数学方法:倒推法
倒推法是一种数学思想,他也可以称为逆向求解,就是当你正着去做的时候,不容易做出来,那么可以从后往前去看,12乘几可以得到60呢?如果不容易想出来,那么想一下,60除以12等于几?这时候做起来就会容易多了。
倒推法,不仅在生活和数学中有很大应用。在作文中如果能够采取倒推法,把读者逐渐带入自己设置的情境中,让读者带着好奇和不满足去阅读一篇文章,那么读起来将会更有信息和兴趣。
启示4:方程的思想
12×5=60,那么变成方程,就是12x=60,那么x=?
因为初中高中会经常用到方程,那么小时候不学习方程,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不太好的,所以,在小学课本中逐渐加大了方程的学习和运用,比如小学4、5、6年级就已经接触了方程,这就是方程的最简单运用和思考,在小学二年级就简单接触这些东西对以后的学习是很有用的,并且这也算是对方程的最简单应用。
启示5:如何口算12×5
算理是口算的基础,口算正确率以及口算速率受算理的影响很大,假如能够很好的掌握算理,那么对口算是非常有帮助作用和借鉴意义的。(算理——如何来进行计算,也可以理解为思维进行过程)
有人喜欢最基本的:脑中列竖式。12×5,先算个位2×5=10,个位剩0,十位有个1,在看1×5=5,这时候1+5=6,就是结果十位是6,个位是0,所以12×5=60.
有人记性好,背的东西多。12×5,直接就在脑海中出来了60.
有人喜欢用一些技巧。比如125×8=1000、25×4=100、5×2=10...
所以看到5,可以先×2,再÷2,所以12×5=12×5×2÷2=(12÷2)×(5×2)=6×10=60.可能这个看起来长一些,不过在脑海中运算这些,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启示6:严谨性
凡是做数学的人,大多都是严谨的,体现在这里的严谨性就可以是“检验思想”,那么对于12×5=60如何来检验?
首先,我们可以再算一遍,不看自己第一次的答案,计算第二次,看看是不是还是第一次的结果,注意一个细节就是一定要把第一次算的答案盖住。
其实,可以用其他方法检验,比如这是乘法,那么你可以算一下,用除法结果对不对,60÷5=?60÷12=?
本文就是通过简单的12×5一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感悟和看法,相信每一点都可以讨论出来很多东西,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交流,使数学的一些东西得到辩论和升华,在教学中或是给小朋友讲解数学的时候,能够更清晰,更有利于数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