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自感人
福堪镇初级中学 袁士杰
对韩军老师仰慕已久。五六年前曾听他在濮阳做过课,讲的就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记得他讲的特别投入,他的通篇背诵讲读,声情并茂,语气强调催人泪下,感染了学生,感动了台下的教师。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什么叫做上课上得投入,什么叫做进入忘我境界。课上到那个份上,想不让学生难忘都难。
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到清丰县听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因为韩军老师是授课老师之一,我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遗憾的是,当天我有其他工作脱不开身,错失了机会。第二天去的时候,见到会场外有卖韩军老师的书,就立即购买了他的这本《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回来后,曾粗略读了一遍。今闲来无事,又捧起细细读了起来。我才知道,为什么韩军老师上《大堰河,我的保姆》这节课那么动情投入,原来与他未曾见到临终的父亲一面有关,这成了他永久的遗憾。尤其是读到“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更触发了他的伤心处,以至于“40岁的汉子,在上千听众面前,任泪水流淌。上千人,也为我动容,与我一同流泪。”韩军老师就是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堂上,把未见到临终父亲的遗憾与文中“大堰河”临终未见到自己乳汁养大的乳儿的心情联系在一起,把文中的“乳儿”想象成自己,投身进文中,情到深处感动自己“大泪滂沱”,也必然就感动了别人。这里的前提是,首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如果自己就置身边外,冷眼旁观,当然也就没什么感情可言,怎么会让他人受感染呢?
这又使我想起来我的一些经历。前几年我做班主任的时候,我最喜欢与学生一起唱歌,我尤其喜欢我教我的学生唱歌,我教我的学生第一次学唱、也是次数最多的歌曲就是阎维文唱的《母亲》。每当唱到“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都让我有几近动容的感觉。
我喜欢吃饺子。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尽管家离学校也无非就是六七里地,可是我年年担任毕业班,每周只有周六才能回家,周日早晨便又回学校了。暑假里还要补课,一年里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没机会吃饺子。我母亲知道我爱吃饺子。所以,每到周六晚上,我几乎都能雷打不动地吃上我母亲包的饺子。那几年,我父亲外出打工,弟弟外出上学,我在学校上班,家里只剩她一个人。要想让我一回家就能吃上饺子,我母亲就得早早动手,早作准备。从小我都不愿吃荤肉饺子,有时候,村里没有卖韭菜的,她就得骑着三轮车到三四里地远的地方去买。这些,我都知道。她看着我吃,见到我一吃就是一大碗,甚至一碗半的时候,她就会在旁边觉得很高兴。
还有的时候,逢周六学校请毕业班老师的客,我在外面吃了饭,喝了酒,已经饱了。但回到家里,只要有我母亲包的饺子,我还要强忍着吃上多半碗。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着,母亲见到我吃她包的饺子,她高兴。因为有一次,我醉醺醺地回到家里,母亲包好了饺子,正等着我,我说我已经吃饱了,不想再吃了,我看得出来,母亲一脸的失望和不自在。
后来我结婚了,也搬到了镇上住,工作忙了,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但只要有机会,我都要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家去,吃母亲包的饺子。不为别的,只为她能和儿子、儿媳一起包饺子,看着两个孙子在旁边打闹高兴。
所以,每当唱那首歌,我都会想起母亲包的饺子,我也因此对那首歌特别情有独钟。见我教的投入,唱的投入,学生们也跟我唱得特别认真,学得特别快。
心有灵犀一点通,不知是否是学生发现了我心中的秘密,课前歌唱的时候,只要见到我进班,学生们就马上就会唱《母亲》。就算是哄我高兴吧,我乐意。